織布和刺繡這兩件事情,幾乎每家每戶裏的婦人都是會做的。他們平常呆在家裏除了照顧孩子之外,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
可是,這些婦人織的布,他們平常都是怎麼用的?有的是織出來給自家一家人做一身新衣裳,有的是存著待兒子娶媳婦了,或者是女兒出嫁了,做為聘禮,而這些布拿到布莊裏去賣的,幾乎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
這事兒,也隻是其中的一方麵,而其它一些人力資源上的浪費,簡單是到了讓人發指而無力憤怒去指責的地步。
而李顯的出現,確正在逐步的改善著這一切。
首先,他讓那麻九開了個製宣紙的工坊,隨著宣紙的銷量越來越大,這作坊裏所雇傭的工人也是逐漸的增多。
從原來的隻有三五十個婦人,發展到現在的近一千二百多個婦人。這就算後推五百年時間,這等作坊也算是一等一的一個大企業了。
可是,這一千二百多人,僅僅隻是青衣巷裏的一家作坊,而所容納的人裏,也無非就是一個青衣巷裏的人。
鹹陽城,有一百單八個巷,被閑置的人力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李顯從最開始的造紙作坊,到後來的釀酒坊,再到後來的八仙樓,這一個個,一件件事情,都屬於一種商業上的發展。
而接下來,李顯將會讓麻九新開一家布坊,專門的招收一些在織布上很有能力的手工婦人,在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之下,讓他們進行手工的織布,然後再由麻九這統一的銷售。
這一個布坊開起來,可能在收益上,比之那獨一無二的宣紙作坊,會要差上很多,可是,這布坊的意義確會是無窮大的。
因為,在這整個天下間,還沒有任何一個商人,有著這種開作坊的思想。
而李顯所開起的這作坊,隻要這天下間的商人們接受了李顯這種集合所有人力,而進行統一的規劃,統一的安排的企業性作坊,在那些有眼力的商人看到這種作坊的運行模式比散戶性質更能掙錢後,在利益的驅動之下,相信以後這天下間的作坊就會如那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
而這一個接一個的作坊冒出來,就會大大的減少這天下間的閑置勞動力。
整個大秦國的平民家庭裏,隻要他們家的勞動力肯舍得出來做工,出賣自己的勞力而換取酬勞的話,相信在這種情況下,不出三五年,整個大秦國的平民們都會變得漸漸的富裕起來。
民富則國強,國強則民安,民安則國旺,這百姓與國家之間的聯係,是完全緊密相結而不可分割開來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由人而組成的,而這人裏麵,貧民百姓確又是占據著整個國家九成以上的基數。
所以,民富,國自然就富。
~~~~~~~~~~~~~~~~~
二更到。。。。滿地打滾求鮮花票票收藏一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