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2 / 2)

蕭謹回過頭來,一臉溫和地對馬良道:“以賢弟之智,想必腹中早有盡知,然大王問起,謹便代賢弟把這疑問說來。”

“謹之所見,當非僅憑梁老將軍一事,此事說來,當時謹之內心之中,因著手上情報有限,亦隻是有些猜想而已,而當那晉國大軍發兵攻入我金州時,謹心中,對於大王前後所行之舉,頓時清明上了許多。”

“我大秦依雄關而居,就以韓,魏,晉等小國來說,若我大秦在函穀關處駐兵十萬餘,在糧草充沛的情況之下,任那韓,魏,晉三國哪國來,若不傾傾國之力來,亦攻不下我函穀關也,然而,如今那晉國確西出塞外,借道烏恒之地而發兵於我金州,如此可見,函穀關處必是穩如泰山,那韓,魏,晉三國必是無機可乘也,而晉國何來還兵出塞外而借道以伐我金州呢?以微臣想來,此必是那晉太祖有亡我大秦之心也。”

看著那仍然是一臉茫然的馬良,蕭謹又看了看一直坐於上首處默不作聲的李顯,暗自為這位聰明的好友歎了口氣之餘,繼續道:“想是那晉太祖已是探得了我秦國有兵退蜀,楚二國之能力,若蜀,楚退,則韓,魏二彈丸之國不可為也,而想要拖住蜀,楚二國,晉國必亂我金州,因金州亂則剛安定的涼,安二州必跟著亂,涼,安,金三州一亂,而那函穀關上,又有那韓,魏二國拖住我秦國之大軍,那時,蜀,楚二國見我大秦內亂又無兵可發以平亂,有機可乘必會先滅我秦而後顧私怨,如此,我大秦因晉太祖一招之棋,而滿盤皆輸,秦國必將為楚,蜀,晉三國所瓜分而亡國矣。”

“好在,蒼天亦是眷顧我大秦矣,大王兵威所指,一夜間,盡滅晉國主力六萬大軍,以晉國之國力,此六萬大軍,雖不能讓晉國大傷元氣,然亦是讓狠狠地斷了晉國一指,此誠我大秦之大幸也。”

“恭賀大王,此一戰,必能滋養大王赫赫軍威矣。”此時的蕭謹,談到昨天晚上的那一場大戰,亦是雙目精光閃爍不止。

顯然,這一場精典的夜半偷襲戰,對於蕭謹來說,那就是開創了戰法上的一代先河,是一場如教科書一般的戰例,以此而讓全天下的將軍與智者們都明白,原來,戰,還可以這樣打的。

~~~~~~~~~~~~~~~~~~

竟然一個人參與都木有,唉!!!!實在是太失敗了。。。

好吧,俺老實交代,馬良說的那話,其它我已經給了你們提示了,馬良馬季常,這是誰,這是三國蜀漢劉備首下的頂級內政謀士之一,而跟馬良齊名的,有很多,像蔣琬,費煒,鄧芝,傅暇,梁馥,雍闓,王朗,沮授,田疇。。。(話說俺挺喜歡三國的,嘿嘿。)

馬良說的那話其實就是沮授說給袁紹的。下麵一出是原話:

從事沮授*沮音葅。*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觽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觽,迎大駕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

其實,這一段話,有很多人說過,其中田豐有說過,陳琳上檄文的時候也說過,嗬嗬

說跑題了,暫時打住哈,等以後俺寫本三國類的書,然後再去好好的跟各位三國迷們探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