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1 / 2)

德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小百科

作者:李霞 肖克來提·尼加提

《紅旗報》(die rote Fahne)原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革命左派——“斯巴達克聯盟”的中央機關報,後來成為德國共產黨的中央機關報。該報於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創刊,每日出版。創辦人是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

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黨內有若幹派別。以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人為首的左派,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主張重建工人階級的國際組織。1916年1月1日,該派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的名字發表了政治通信——《斯巴達克書信》,該派隨即也被稱為“斯巴達克團”。1917年4月,斯巴達克團作為一個派別組織上加入中派的獨立社會民主黨。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德國無產階級的鬥爭。1917-1918年,德國多地掀起了工人罷工浪潮。1918年11月9日,斯巴達克團在柏林舉行武裝起義並於當天中午控製了整個柏林。這天,在占領了的官方《柏林地方公報》社址,斯巴達克團於當晚出版《紅旗報》,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任主編。這份報紙采用社會主義工人革命運動的標誌——紅旗——作為報名。報紙創刊號的報頭上注明,該報是“斯巴達克聯盟中央機關報”。兩天後,斯巴達克團改組成斯巴達克聯盟,製定了聯盟綱領,並選舉了自己的中央委員會,為隨後德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德國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國德皇政府,社會民主黨主席弗裏德裏希·艾伯特接替巴登親王馬克斯,擔任首相。《紅旗報》出版第2期之後,社址遭到艾伯特政府的強行收回,報紙被迫停刊一周,18日再度出版。

艾伯特政府一方麵宣揚民主和召開國民議會,另一方麵又排擠斯巴達克聯盟並鎮壓革命力量。1918年12月16-21日,全德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柏林召開。社會民主黨憑借人數上的優勢,拒絕了斯巴達克聯盟提出的“所有政權歸蘇維埃,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要求。

斯巴達克聯盟斷絕了與社會民主黨的同盟關係,並要求獨立社會民主黨召開代表大會,獨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迫於形勢於12月27日決定把自己的代表撤出政府,但拒絕召開黨代表大會。斯巴達克派未能實現通過代表大會貫徹自己革命政策的希望。於是,決定脫離獨立社會民主黨,建立獨立政黨。

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1日,德國共產黨成立大會在柏林舉行。《紅旗報》成為德國共產黨的中央機關報,報頭注明為德國共產黨(斯巴達克聯盟)中央機關報。從黨與黨報的關係來看,德國共產黨走的是一條“先有黨報後有黨”的獨特道路。

德國共產黨的建立讓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人坐立不安,1919年1月4日,艾伯特政府宣布解除在群眾中頗有威望的獨立社會民主黨人艾赫戈倫的柏林警察總監的職務。這一挑釁決定引起了群眾的極大憤慨。1月5日,柏林工人舉行示威遊行。11日,軍隊向起義工人發起進攻,100多名起義者被殺害,無數群眾受傷。德共總部和《紅旗報》社被占。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於15日被逮,隨後被殺害。一月起義被血腥鎮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