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傑對搭橋的了解(1 / 2)

王傑在學校時就了解,與心髒有關的外科手術特別是冠狀動脈搭橋術,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醫療技術的一塊“禁地”。開展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條件要求也非常苛刻,該手術能否成功,體現的不僅僅是手術專家的技術水平,更代表了一所醫院的整體技術水平,這就是該醫院為何不惜重金邀請房靜茹來主持這台手術的原因。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俗稱冠脈搭橋術,英文縮寫cabg,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

冠脈搭橋術手術過程搭橋手術顧名思義,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廓內動脈、下肢的大隱靜脈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將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連接起來,讓血液饒過狹窄的部分,到達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進而達到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髒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壽命的目的。這種手術稱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在充滿動脈血的主動脈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間建立起一條暢通的路徑,因此,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在心髒上架起了“橋梁“,俗稱“搭橋術“。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用於修複或替換梗阻的冠狀動脈以改善心髒心肌血供的手術。手術方法為用移植的血管(常為大隱靜脈及乳內動脈)在主動脈及梗阻的冠狀動脈遠端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讓心髒搏出的血從主動脈經過所架的血管橋,流向因引起狹窄或梗阻的冠狀動脈遠端而到達缺血的心肌,從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狀態。這種心肌血運的重建術,叫作冠裝動脈搭橋術。

一般來說,冠狀動脈管腔狹窄低於50%時,對血流的影響不大,使用藥物治療既可有滿意的療效。當狹窄達到75%時就會明顯影響血流的通暢而產生心絞痛症狀(何況該患者是兩隻冠狀動脈100%閉塞)。此時就需要進行介入支架手術或是外科搭橋手術治療。目前,介入支架手術已經成為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手段,通常對於單支冠狀動脈狹窄,或多支冠狀動脈的局限性狹窄都可進行介入支架手術。隻有對於多支冠狀動脈的彌漫性狹窄才需要進行搭橋手術。

應該強調的是,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接受支架手術或搭橋手術,這樣不但可以消除心絞痛,使病人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肌梗塞和猝死。對於心肌梗塞後形成的室壁瘤,嚴重影響心功能,產生嚴重心率失常或血栓栓塞,這種情況下必須行手術切除,並同時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效果會更好。

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狹窄多呈節段性分布。且主要位於冠狀動脈的近中段,遠段大多正常。冠狀動脈搭橋術就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中位而到達遠端,如一座橋梁使公路跨過山壑江河一樣暢通無阻。嗬嗬,不過這裏所所用的材料不是鋼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隱靜脈、乳內動脈、胃網膜右動脈、橈動脈等橋梁血管。手術時將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隱靜脈取出,一端與冠狀動脈狹窄遠端吻合,一端與升主動脈吻合,也可同時在一根靜脈上開幾個側孔分別與幾支冠狀動脈側側吻合,這就是所謂的序貫搭橋或蛇形搭橋。

用大隱靜脈搭橋,手術損傷小些,簡單一些,但遠期效果比動脈搭橋差些,因此適用於年齡大的病人。用動脈搭橋損傷大,技術要求高,手術更難,但遠期效果較大隱靜脈好,適用於年輕病人。一般情況下,80歲以上老人可單獨使用大隱靜脈搭橋,55歲以下可考慮全用動脈搭橋,其他年齡可用一根乳內動脈加上大隱靜脈。傳統的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心髒停止跳動的情況下進行,一般需要3-4小時。而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的病人可以不用體外循環,在心髒跳動的情況下手術,手術對病人的損傷明顯減輕,術後恢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