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條安靜的河(1 / 1)

一.那條安靜的河

很多故事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那時的天總是很藍很藍,孩子們在幹淨卻很喧鬧的街道上奔跑,街上車不少,雖然好車不少但大多數車駕駛座都是在右邊的{注:因為車大多數都是西方走私車,文化差異,拿來就用,魯迅說的拿來主義!}自成一方特色。

清靜的大河從這座不算很繁華的城市中間穿過,將其分為兩半,本來地理上很近的,但活在這城市裏的人們都知道,這條河區分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差異,兩岸人們的生活水平差異是相當大的。而我是活在“相對,比較”窮的西岸的。

記得不大點時最想做的事就是遙望對岸的高樓,雖然隻相隔著一條河,卻不像是同一個城市的感覺,望著遠處朦朧霧氣籠罩的繁華市區,打小的心裏就有個想法,就是想遊到對麵去,因為過去對麵的大橋在下遊2公裏處。

為了這個想法,所以小時候就沒少被淹過,感覺大難不死,總有一天要遊過去{在這裏要感謝曾經救過我的大叔大伯們,小時候的幼稚想法害他們辛苦了,在我夜以日繼的掙紮過程中,他們的救人技術也隨著我的遊泳技相對提高了多,嗬嗬,不用謝我的!},終於在15歲那年,我遊到了對岸。然而不好意思說的是我是走到下遊過橋走回來的,實在再沒體力和勇氣再返一次了。曾經為自己的這個理智的決定慶幸過。

就像這條河所注定的,你所處的就是你的位置,你也可以到東岸去,但你不屬於那裏。就像你去清華大學校園裏轉上幾圈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賓館裏睡覺一樣。所以我還是要回到自己西岸的家裏睡覺的。不過小時候的這次橫渡,卻感覺鍛煉了自己一種不同的個性,人家都是坐車過橋或坐船過去的,咱不走尋常路嘛,咱遊過去。

不過有一點就是現在這河已經不適合遊泳了,人們在改變自己的同時確實改變了這個世界,像個色盲的畫家一樣,風景是不變的,不過水的顏色由綠變黑了。小時候河裏遊泳能踩到魚,現在隻有一種人敢下這河遊一圈-----就是哪個被拋屍的了。

幼兒園,小學時代都是在西岸過的,我一直不否認自己是個容易感傷的人,而且很能記事,能很清楚地記得自己小時侯還不會說話時的情景,對著奶奶喊“呢呢”,其實是想喊“奶奶”的,隻是生理發育的還沒正式開始。感覺跟啞巴吃黃連似的。小時候很文弱,經常被男生欺負,裏邊不泛有某些長得像女生或者像男生的欺負我,但我就像牆角的掃帚一樣,腳是軟的給一拳就倒,但倒下去身子是直的。很納悶沒人認為這叫骨氣。到是鄰居小女生一句話驚醒了我:“你打不過你就跑啊!”

從此一被欺負我就跑,開始腿軟根本跑不動,後來跑著跑著就習慣了!這裏感謝下“削”過我的小夥伴們,沒有你們日以夜繼的追逐,我怎麼會有現在這麼健壯的腿。再次感謝!

初中是在西岸的21中學度過的,很奇怪的,從1中到20中學都在東岸。我們21中竟然是西岸最好的中學。嗬嗬,21中怎麼也算是次重點中學吧!,我本來學習成績就不怎麼樣,按理也上不了21中的。這裏要再再次感謝幼兒園和小學的“削友”們,由於你們的長期兢兢業業的“陪練”,鄙人是以體育特招生的身份進入21中的。熱淚盈眶中……

說是上初中,倒沒感覺自己見過幾本書,由於是足球的特招生。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訓練和跑步中度過的。在這段時間裏,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以前文弱的形象了,連走路都是想要暴露自己的肌肉一樣,校園裏的女生見了我們都悄悄躲開,然後轉頭看看邊議論某某某計較帥比較酷什麼的。我就納悶,淑女是不是都喜歡羞澀地躲過你的眼光,卻敢在你背後大膽地討論一些讓大家都會臉紅的話題那種呢,真jb能裝!經過很多次的學長的徇徇教導下,打過架不少架,逃過不少課{本來就沒幾本書認識我!}。一直就認為自己跟學習就像站在西岸看東岸時那樣的感覺,說來也可怕,小時候的環境能把一個人的認知局限在一個靠肉眼觀察的視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