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維護責任圈:落實責任,人人有責(1 / 3)

第九章 維護責任圈:落實責任,人人有責

你的責任圈有多大

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當你成為社會中的一分子的時候,你的身上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對配偶的、父母的、兒女的、朋友的、社會的、工作的責任。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圓心,它被許多同心圓所環繞。從我們自己的圓心出發,第一層圈出現了——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組成的圈;第二層圈是各種親朋好友關係;然後是自己所屬族群的同胞關係;最後,是與整個人類這個種族的關係。責任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至高無上的法則。

企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它的興亡和成敗也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之上。責任是企業的生存之本,也是企業的製勝之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一家想以競爭取勝的公司都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當然,這樣的企業也難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1999年,曾是美國第一大零售商的凱瑪特開始顯露出走下坡路的跡象,有一個關於凱瑪特的故事在廣泛流傳。

在1990年的凱瑪特總結會上,一位高級經理認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他向坐在他身邊的上司請示如何更正。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級請示:“我不知道,您看怎麼辦?”而上司的上司又轉過身來,向他的上司請示。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推到總經理帕金那裏。帕金後來回憶說:“真是可笑,沒有人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將問題一直推到最高領導那裏。” 

2002年1月22日,凱瑪特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凱瑪特的破產有很多管理和運作上的問題,但是公司內部的缺乏責任心的工作氛圍才是導致凱瑪特破產的最根本的原因。

有責任心的員工是公司的棟梁,由這樣的員工組成的企業是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一個公司,隻有每個員工都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並全身心地投入到落實責任的工作中,這樣的公司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搏殺中立於不敗之地。

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公司工作,你不妨捫心自問:“我有責任感嗎?”接下來回顧正在進行的工作以及已經做過的工作,你是否落實責任不找借口?是否自動自發、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是否為了團隊的利益而甘願犧牲個人利益?是否麵對失誤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不知道有些人會不會情不自禁地臉紅。因為一項計劃落實不力,往往是參與人員缺乏責任感造成了。這些人責任意識淡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得過且過,甚至接受了任務之後,隻要上級不查核,就不了了之。他們對“責任”這兩個字很陌生,甚至經常沒頭沒腦沒心沒肺地想:責任關我什麼事?

實際上,責任不是想扔掉就可以扔掉的,它不是一件衣服,穿破了或者看著不順眼了,隨手就可以扔到垃圾桶裏的。一個人既然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注定了要與責任同在,就是要對周圍的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工作負責。一旦你接受了某個責任任務,你就對這項任務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它就像血液一樣融入到你的身體裏,即使你不想承擔落實,也無法把它與你分開。如果你假裝視而不見,那你的工作肯定一塌糊塗,你也肯定會成為整項計劃落實的絆腳石。你必然會遭到同事的蔑視、老板的唾棄,並最終被淘汰出局。如果不樹立勇於負責的職業精神,無論你到哪個公司,都不會得到老板的賞識,自然不會有好的發展,永遠與成功無緣。如果你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歡迎,都沒有人敢信任你,你也將成為一個自我受限、寸步難行的孤家寡人。《責任決定執行》第三頁

一個缺乏責任感的民族,是一個走向沒落的民族;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企業,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企業;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是一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說過,“一個人可以清貧,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感,相信你所在的企業會因為你這份責任感而變得更加輝煌和強大,而你的人生也會因此擁有更多的卓越和精彩。

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向下追究責任

1946年,日本戰敗後,鬆下公司麵臨極大困境。為了渡過難關,鬆下幸之助要求全體員工振作精神,不遲到、不請假。

然而不久,鬆下本人卻遲到了十分鍾。鬆下遲到確有客觀原因。本來,他上班是由公司的汽車來接的。那天,他早早起來,趕往阪急線梅田站等車,可是左等右等,車總是不來。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他隻好乘上電車;剛上電車,見汽車來了,便又從電車上下來乘汽車。如此折騰,到公司的時候一看表,遲到了十分鍾!原來是司機班的主管督促不力,司機又睡過了頭,晚接了鬆下十分鍾。

按照規定,員工遲到要接受批評和處罰,鬆下認為必須嚴厲處理此事。

首先以不忠於職守的理由,給司機以減薪的處分。其直接主管、間接主管,也因監督不力受到處分,為此共處理了八個人。

鬆下認為對此事負最後責任的,應是公司的最高領導---他自己。於是對自己實行了最重的處罰,退還了全月的薪金。

僅僅遲到十分鍾,就處理了這麼多人,連自己也不饒過,此事深刻地教育了鬆下公司的員工,在日本企業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動。

律己才能律人。領導自己犯了錯,主動處罰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做的積極意義比製定一千條規定都要好。

在一次對廣大員工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及他們喜歡何種管理者時,大約60%的人回答是“富有責任感的管理者”。為什麼如此多的員工都傾向於在富有責任感的管理者手下工作呢?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向下追究責任

敢於承擔責任是一個領導的魅力所在,敢於承擔責任的領導無形中就會讓人感受到公平的存在,讓人更加信服。所以,當自己分管的部門出現問題時,管理者不應該推卸、指責和埋怨,而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從自身的管理中去尋找原因,這自然會給員工一種積極的力量。

美國大器晚成的女企業家瑪麗·凱在承擔責任問題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稱職的領導應以身作則。例如,所有美容顧問都必須對自己的生產線了如指掌,這項工作並不複雜,它隻是一個如何做準備工作的問題。但是,一個銷售主任除非自己是商品專家,否則是不可能說服其美容顧問成為商品專家的。無法想像,一個不熟知商品知識的銷售主任怎樣開好銷售會議,因為這樣的銷售主任隻能在會上要求眾人"照我說的而不是照我做的那樣去做"。

瑪麗·凱說:"經理不但應在工作習慣方麵,而且應在衣著打扮方麵為員工樹立一個好榜樣,經理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隻是在自己的形象極佳時才肯接待客人。我認為,自己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必須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與其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不如幹脆閉門謝客。我認為,要是讓我們公司的人看見我身上沾滿了泥漿,那多不好。我的這些做法已被傳揚出去了。有人告訴我,我們的全國銷售主任中有許多人在學著我的樣子,都穿得十分漂亮,成了各自地區成千上萬的美容顧問在穿著方麵效仿的榜樣。"

瑪麗·凱非常注重企業組織中經理承擔責任的榜樣作用,因為她非常清楚經理作為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其行為必定會受到整個工作部門員工的關注。她說:"人們往往模仿經理的工作習慣和修養,而不管其工作習慣和修養是好是壞。假如一個經理常常遲到,吃完午飯後遲遲不回辦公室,打起私人電話沒完沒了,不時因喝咖啡而中斷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著牆上的掛鍾,那麼,他的員工大概也會如法炮製。不過,員工們也會模仿一個經理的好習慣。例如,我習慣在下班前把辦公桌清理一下,把沒幹完的工作裝進包裏帶回家,堅持當天的事當天做完。盡管我從未要求過我的助手和秘書也這樣做,但是她們現在每天下班時,也常提著包回家。作為一個經理,重任在肩,職位越高,就越應重視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因為經理總是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時務必要考慮到這一點。以身作則的好處是,過不了多久,你的員工就會照著你的樣子去做了。"

由於領導在一個團隊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常常不自覺地被同事或員工選作學習的榜樣。而這種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在落實過程中,領導的榜樣會刺激下屬的工作激情。使他們更自覺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落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