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十萬鐵衛軍營盤駐紮在涿州城外五裏外,站在城頭望去,宋軍營房綿延數裏,營內人頭攢動、刀槍林立,給守軍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遼軍聞訊立即將武州的五萬騎兵火速調往涿州城後,以防不測。
這幾天,涿州城內的周南安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以他對大宋朝廷的估計是無論如何不敢直接派兵過來討取幽雲十六州的。當初遼廷讓他做這個替罪羊時也曾信誓旦旦,絕不讓宋兵威脅到幽州的安全。如今十萬大軍就在城下,看情形大宋似乎想和遼人撕破臉皮,一副不取回幽雲十六州誓不罷休的模樣。
他當然知道自己不過是遼人的一枚棋子罷了,他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為宋遼兩國都不想放棄幽雲十六州。一旦幽雲十六州的歸屬確定,不管是屬遼還是屬宋,他周南安都將滾蛋。所以他關心的不是幽雲十六州的何去何從,而是自己能否在這聲博弈中生存下來。
在耶律洪基的默許下,周南安以守城為名用短短二個月時間組建了一支一萬餘人的軍隊。這支新軍戰鬥力極差,但指揮權卻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裏。周南安自然不會用他的軍隊去與十萬宋軍拚命,那結果隻有一個:全軍覆滅。他是在為自己準備一條後路。投奔遼人隻是他的權宜之計,遼人從不把他當自己人看待,大宋又不能回,他需要另謀出路。
周南安才不管幽雲十六州是姓宋還是姓遼,隻希望能將它穩穩當當地交出去。他最擔心的事就是打起來,那麼他手下的一萬多偽軍必定首當其衝、屍骨無存。偽軍雖濫,但這是他唯一的資本,就算將來被遼人收編,他也不會再回去做個小小的幕僚門客。
宋軍一到城下,周南安為示交好立即派出使者邀請宋使來涿州商談。他夾在兩國中間,要想兩頭都不得罪是不可能的。這些年在遼國混得並不如意。如今想想自己多少也有點資本,如果大宋能容得下自己,再給個一官半職,倒是寧願向宋軍投誠。
可他的如意算盤還沒開打,門外就有人來報:遼國北府宰相張孝傑已然進府。話音剛落,張孝傑已經帶著手下不請自來,大踏步走進大堂。
“周國主,別來無恙啊!”言語之間一付盛氣淩人、高高在上的態勢,兩名手下更是目中無人,施施然往邊上一站東張西望起來。
周南安不敢介意,忙將他們迎進來,奉茶侍坐。陪笑道:“張相親臨涿州,想必大遼鐵騎已經馳援,本......小王心中大定,幽雲國總算是有救了。”
他說到“小王”自稱時,其中一名隨從輕蔑哼了一聲,以示不滿。
張孝傑卻不以為意,神態自若地喝了口茶,笑道:“區區十萬宋兵,在我大遼鐵騎眼裏不值一哂。周國主盡管放心,城北有五萬大軍坐鎮,定能保幽雲國萬無一失。”
“如此甚好。”周南安俯身道:“小王本無尺寸之功,蒙大遼皇帝陛下不棄坐擁幽雲十六州,心懷惴惴,常思回報陛下。不知張相此番可曾帶有皇帝陛下的旨意?”
張孝傑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冊子遞給他,道:“這是你的談判條件,你先看一下。”
周南安接過一看,麵露為難,道:“張相,這些條件太過苛刻......怕宋人不肯答應吧。”
“這是自然,”張孝傑道:“不答應不要緊,可以慢慢談嘛。一個月談不好就兩個月,兩個月不成就三個月,咱們又不急。有大遼鐵騎在這兒為你撐腰,難道還真怕他們會動手攻城嗎?他要是敢攻城,我大遼便以保護盟國為由替你守城,如有必要也可揮軍南下,就算踏平汴京也不是什麼難事。”
“原來如此,張相這計策實在是妙啊!”
“哈哈哈......”張孝傑得意地大笑數聲,道:“此乃聖上定下的妙計,本相倒是不敢冒功。周國主,”他又將話鋒一轉,問道:“本相聽說幽雲國在短短數月之間便募得一支人數逾萬的軍隊,真是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