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明覺厲(2 / 2)

“不知徐大人想裁掉多少兵?”

“至少一半吧,主要是廂兵與鄉兵。”

“一半?!”章惇嚇了一跳,北宋的總兵力在一百三十萬左右,其中一半是禁軍,另一半是廂兵、鄉兵與番兵。一半的話至少要裁去六十萬,這六十萬的安置可是個大問題,這可都是他章丞相的工作啊。

徐誠忻繼續說:“章太師想必也清楚,這一百多萬軍隊每年要耗費朝廷多少銀子。朝廷養了這麼多兵偏偏總打不了勝仗,所以打勝仗並不是人多就行了,關鍵是兵要精。如果我們用這些銀子來訓練剩下的禁軍,必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精兵,而裁掉的那些士兵也可以安心搞生產,豈不一舉兩得。”

章惇翻了翻了白眼,心道:你想得輕巧,這些士兵吃慣了皇糧,猛得讓他們自行其力哪有那麼簡單的。你倒是輕鬆,兵一裁顧自己練兵去了,扔下一副爛攤子讓我來收拾。

“徐大人想得果然周到,”章惇眯著眼睛道:“想必心中早已打算好如何安排那些退役的士兵了,還請不吝賜教。”

“這個倒還沒想妥,正好章太師在這兒,咱們商量商量,總要定個萬全之策才好。”

“這樣啊......”章惇嗬嗬笑道:“你我二人畢竟計短,不如你寫份折子,本相著三司一起討論討論,大家一起合計一下好何?”

徐誠忻想想這事也急不來,隻能一步步來了,幸好聽他口氣似乎是不反對的。“也好,明天我就把折子遞上來,到時還有勞章太師多多費心了。”

“為朝廷辦事,應該的、應該的。”

本來徐誠忻還想跟他談一談將帥的輪換製度以及統兵製度,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看這章惇不是很給力,還是先辦好這兩件事再說吧。

“徐大人新登高位,今天有不少人來拜賀過了吧?”章惇隨口問道。

“章太師深諳官場之道,一言中的。”徐誠忻有些無奈地笑道:“不瞞您說,今天我喝下去的茶都快有十斤了。”

章惇也笑道:“徐大人乃聖上近臣,自然是門庭若市,慢慢習慣了就好。隻是須得記住一點......”他一本正經地說:“切不可結黨,此是大忌。”

徐誠忻也正色答道:“章太師,你我在一起算不算結黨?”

章惇站起身哈哈大笑,道:“徐大人果然一點就通。那好,本相為避嫌就不累你再多喝幾兩茶水了,大人請留步。”

天色已晚,徐誠忻也不再挽留,談笑著送他出了大門,章惇坐上小轎回府去了。

回到房中,徐誠忻想不明白章惇到底是來幹嘛的,好象除了給自己提點忠告什麼都沒表達。

晚晴問明事由後,想了想沉吟道:“這章太師是神宗的舊臣,加上高太後勉強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了,怎麼說也沒必要來拜訪你這個後生小輩。他既然來了,又不象其他人那樣盡說好話,對相公提的計劃也不甚讚同。說他來示威的吧也不象,倒是提點了不少官場要旨......”

徐誠忻想得有些煩了,道:“這個老章,有話也不明說,盡使這些讓人弄不明白的事。你說你也算是個想要變法的人,怎麼說跟我算是一條道上的。現在你掌政事,我掌軍事,咱們共心協力把事都辦了多好。”

聽了他的話晚晴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麼,道:“相公,我覺得章太師此行大有深意。以我之見,他是來結仇的,也是來結盟的。”

徐誠忻糊塗了,笑道:“你這話說得太有哲理了,相公我不明覺厲啊!”

晚晴心中一亮,也不去管“不明覺厲”是何意,便說:“相公想,如今的朝廷誰最得聖寵?”

“自然是他章太師啦。”

“相公忘了還有你自己。”晚晴侃侃而談:“帝王之道貴在製衡,若殿上某大臣一家獨大,其權勢必危及皇位。如今朝中文有章太師,武有相公你,滿朝文武均以你二人為馬首。若你們合而為一,誰最擔心?”見徐誠忻眼睛一閃,她接著又說:“章太師深諳此道,為安上心,不得已要與相公結怨。但相公其實是與他同路,壞相公的事其實就是壞了自己的事。”

“明白了,所以他事先過來提醒我一下,切不可結黨。明裏是與我來結仇,暗裏卻是要與我結盟的。”徐誠忻暗暗歎服,章惇果然是名臣,權術玩得那叫一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