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飲茶看戲(2 / 2)

“如何?”

徐誠忻哈哈笑道:“妙,如神遊太虛,哈哈哈。”

鄒靖陪笑道:“茶仙盧仝曾言六碗通仙靈,大人卻隻一口便有此感,確是大妙,大妙啊!”

徐誠忻也是今天才品出茶的好處來,以往都是口渴了才想到喝幾口,從不管滋味如何。看來品茶這種事,一要懂茶,二要氛圍,三要茶友,方能品出其中妙處。不由歎道:“這等好茶我在京城卻是從來不曾喝到過,鄒大人真是好福氣啊。”

鄒靖心中一動,忙道:“大人忙於國事,無暇享受,下官汗顏。不過今日即已來到揚州,自然要奉上一些。下官宅內尚有十斤乳前龍井,回頭便命人送到府上,請大人笑納。”

“十斤啊,”徐誠忻不知十斤算不算多,說道:“那就謝謝鄒大人了。隻是我怕這樣的好茶不夠喝,不如幹脆多均些於我,需要多少銀子,讓人備著就是。”

鄒靖有些無語,十斤還嫌少,你當是鹽啊?隻得道:“銀子倒在其次,也就萬兒八千的事,大人不必放在心上。隻是這茶實在是產量小得可憐,我這十斤茶還是攢了好久的。大人若喜歡,明年讓下麵多備些,待到一出茶下官便命人送去京城,如何?”

我靠,十斤茶葉就要上萬兩銀子,媽的比喝黃金都貴。看樣子這茶的確不好弄,十斤就十斤吧,喝了再說。

正說著,一名夥計將一冊戲單呈上來,道:“請大人點曲。”

鄒靖將戲單呈到徐誠忻麵前,請他行先點。徐誠忻哪懂什麼戲,在他聽來唱戲都是一個味,這種地方肯定沒有《十八摸》,還點個屁。便推了回去,道:“我還從來沒聽過揚州清曲,點曲的事就由鄒大人代勞吧,點個應景一點的就行。”

“那下官就稽越了。”鄒靖想了想便點了一曲《憶良辰》,這隻是整個曲目裏的一段,頌揚的是某個貞潔烈女。這種曲目在北宋也算是個又紅又專的樣板作品了,就好比現代的那些催人上進的主旋律作品一樣。

點了曲,順便又點了些精致糕點,二人翹起二郎腿,一邊吃喝一邊聊天,等著好戲上演。

戲台上先坐上兩個人,一人吹篳篥,一人拉二胡,這便是全部的樂隊成員了。那位著名的藝人玉兒姑娘,在音樂的催促下慢慢地從後麵移步出來。纖腰下懸著一麵羯鼓,時而敲上幾下、時而舞動幾圈,動作輕盈空靈。最後才站定抬頭,半是戲文半是施禮一福,開始行戲。

她那一抬頭,眼眸有意無意地向上微抬,便似驚鴻一瞥,一抹異彩閃過,頓時覺得整個房間都靈動起來。本來一臉鬆弛的徐誠忻心中微微一跳,猶如一隻小手在他心口輕輕撥了一下琴弦,那女子意態著實讓人驚豔。

雕梁畫棟,雪牆墨卷,十餘茶客,二三絲竹,這些東西便如老卻的照片一般漸漸失去色彩,就象是呆滯不動的寂靜布景。唯有那一襲綠衣粉鞋的女子一手撫羯鼓,一手輕擺裙裾,嬌俏的身影從這寂靜中翩然而出。那顧盼一笑,便有一股溫暖在心頭暈開,於是這幅畫也開始有了靈性。

那彩袖、眉眼、腰肢、玉指,那深淺有致的、飄逸不定的線條宛如一幅江南水鄉畫卷。徐誠忻不由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那女子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定格成一幅敦煌壁畫,隨時都可能飛天而去。她的聲音清脆又不失嬌媚,如微風佛麵又如陽光灑在臉上,讓人親切又不忍褻瀆。

徐誠忻猛然想起王安石的那句:意態由來畫不成 當時枉殺毛延壽。這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芳華意態,別說畫,就是照相機也記錄不下來。

鄒靖是個老油條,在風月場上縱橫多年,自然不在話下。見徐誠忻一臉呆滯模樣不由微微一笑,若有所思地喝著茶,到得意處忍不住跟著玉兒的曲調輕輕哼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