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軟硬兼施(2 / 2)

“好說好說,”徐誠忻麵上笑著,心裏卻冷笑不已,貪官都是一個模樣。“說到和談,我正有些問題要請教,現在時辰也不早了。不如就請貴使在此吃頓便飯,也好一起商討商討。”

張孝傑略一沉吟,回頭對手下一人道:“派人回去知會一聲,順便將這箱瓷器運回我房中,本官有公務要談,晚些時候再回。”那人答應著下去辦了。

範純仁平時最看不慣這種雞鳴狗盜之事,但對於敵國之臣倒是樂見其成的,忙吩咐道:“來人,擺上酒宴。”

下人們一頓忙亂,不多時一桌豐盛的酒菜準備停當,三人互相謙讓一番才客客氣氣地入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相互間肉麻的吹捧也差不多了,漸漸將話題引入和談。

“二位大人,”張孝傑一臉奸笑,大方地說:“絹銀四十萬,銅錢一千萬貫,外加火器若幹,這便是我們的底線。二位為貴國足足節省了十萬之數,應該可以交待過去了,若是沒有意見我明日就可簽定和約。”

一萬兩銀子換回十萬,這生意似乎不錯。但離徐誠忻的目標相差甚遠,何況還有軍事機密--火器,是絕對不能外泄的。

“不急不急,”徐誠忻為他滿上酒,幹了一杯,籲了口氣說:“不瞞你說,這點歲幣我大宋本不放在心上的。隻是現在不比以往了,太後薨,王親政。聖上年輕氣盛,早就對歲幣這事不滿,別說絹銀四十萬,就算是十萬他都不想給啦。”

張孝傑嗤笑一聲,道:“貴國可是準備好打仗了?我大遼鐵騎可是數次向吾王請戰了。”

徐誠忻大怒,冷笑道:“你大遼鐵騎在我徐誠忻眼裏不值一哂,兀衍三萬大軍被我鐵衛營幾千人馬盡數斬殺,貴使可還有印象?”

“那是兀衍無能!”張孝傑弗然變色,“我大遼其餘各部一路南下,無不勢如破竹,呈摧枯拉朽之勢,宋軍全無招架之力。”

“既如此,你們遼軍為何又突然退回去了?”徐誠忻毫不退讓,說道:“不退能行嗎,不退的話我保證所有的遼軍必為我大軍所滅,你可知道為何?”

“不是糧草問題,”徐誠忻不待他回答就直接否定了他,“糧草隻是個小問題。你想想,我鐵衛營區區五千人馬,那兀衍再無難也不至於一敗塗地吧。老實告訴你,鐵衛營隻是來打個先鋒,易州城外那二十萬大軍才是大宋真正的實力。”

張孝傑滿臉懷疑,意味深長地道:“徐大人可是欺我不懂軍事,也罷,我也不跟你爭兩軍孰優孰劣。不過你們鐵衛營是不是城外那二十萬大軍的先鋒,我們可是心中有數的。”

“哈哈哈......”徐誠忻大笑,也意味深長地說:“貴國上下隻倚仗於幾封從汴京來的密信來決定軍國大事,會不會太兒戲了?”

張孝傑大驚,問道:“此話何意?”

“玩笑而已,貴使不必在意,嘿嘿。”徐誠忻怕言多有失,隻是點到即止,卻讓張孝傑在那不停猜疑,信心也大不如前了。

“貴使也看到了,雖然我再三訓斥,易州城裏的士兵卻不停騷擾貴國使臣。”徐誠忻繼續努力摧毀他的信心,“其實並不是我領兵無方,這些士兵都是城外大軍所轄,我也是有心無力。至於他們為何要破壞兩國的和談大事,貴使心中有數即可,身為宋臣我也不便明說。”

張孝傑眉頭緊皺,來回一想,似乎都說得通,但又不確定,不由試探道:“那麼貴國皇帝的意思是......”

徐誠忻為難地想了想,說:“酒桌之上,我也不跟你繞彎子。聖上的意思我剛才已經對你言明了,不過聖上剛剛親政,朝中大事還有一幫老臣在做主。所以說,和談這事,聖上也是勉為其難。大宋雖然一向體恤百姓、愛好和平,但從來不懼一戰,貴國可不要讓聖上痛下決心啊!”

張孝傑雖然不信,但也不敢不放在心上,特別是汴京密信那一節。本以為他們對大宋的情況一清二楚,不想他們早就洞察一切,讓他對宋的實力有些捉摸不定。

“話雖如此,其實我們還是希望與大遼成為好鄰居的。”範純仁語重心長地說:“常言道:兵者,凶器也。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願言兵事,你我均食君祿、擔君憂,護百姓保社稷。如能以適當歲幣換得長治久安,我們也不會吝嗇。”

“這點歲幣對大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張孝傑麵露貪婪。

“可你不要忘了還有西夏。”

張孝傑心中又是一跳,脫口問道:“西夏?西夏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