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估摸著說:“朝廷的援軍應該差不多動身了吧......”
戰局分析得差不多了,大家開始討論下一步的行動。易州還是要守的,畢竟這裏的糧草輜重對戰爭的意義十分重大,而且一城的百姓也不能棄之不顧。所以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鞏固城防,以備遼人再來攻城。
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軍民不分彼此一起幹活,清理通道、收集武器箭支、醫治傷者、埋葬死者......易州百姓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換來了勝利,人們變得理智而又有信心,工作起來非常努力。這場勝仗唯一的好處是繳獲了遼人的許多戰馬,這些戰馬都被鐵衛營拉進城裏養著。
經過二天多的恢複,易州城防終於恢複到最佳。徐誠忻命令軍民緊守不出,同時又不斷派出探子四處活動,力爭第一時間了解遼軍動態。
這天中午,徐誠忻正與諸將討論守城方略,忽有探子來報:有一支約二千人的遼兵正押運著糧草從西北方南下,離易州至少有二十餘裏。
這支遼兵必定知道兀衍攻城失利,不敢從易州邊上經過,而是繞了遠路,從西麵南下。徐誠忻突然想起當初兀衍攻城時,正有一支遼兵離營北上,沉思良久似乎明白了許多。遼人素來來去如風,這次怎麼想起來回國搬運糧草了,看樣子他們的補給很緊張啊......
“不行,”徐誠忻脫口說道:“不能讓他們把糧草運過去,這會對整個戰局造成很大的影響。”
曹方驚道:“將軍想去攔截他們?可是我們易州城現在自身給保,就算他們隻有二千兵力,卻都是騎兵,野外作戰我們並不占優啊。”
“事關重大,不得不走步險棋。”徐誠忻敲著自己的額頭,來回踱著步,“易州現在雖還在我們手裏,卻也經不住遼軍的再次猛攻,固守等死不如主動出擊。幫助了南麵的宋軍就能給整個戰局帶來好處,我們也有更多機會存活。”
“以我們現在的兵力的確打不了大仗,但可以打遊擊。如果能掐斷遼軍的補給線,那可是四兩撥千斤的招數啊......”
呂大通挻身而出,道:“屬下願帶騎兵營前去阻擊!”
“光騎兵營不到一千人馬還不夠,”徐誠忻道:“至少要有三千兵力才能萬無一失。”
可易州城內總共才不到四千兵力,再分出去三千,易州可就成了空城了,眾將不免都有些擔心。
“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獲,”徐誠忻權衡片刻終於下了決定,“如果探子的情報準確,遼軍大部都在積極南攻,還無暇回頭打我們。我想遼人也想不到我們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主動出擊,那二千糧草兵離我們隻有二十裏,一天之內必能返回,這個險值得冒。”
“曹方、董統,你們小心守城。大通,馬上點三千兵,帶上火箭,這次繳了這麼多遼馬應該夠用。”徐誠忻指著地圖道:“我們抄到遼軍前麵,就這兒,孔山腳下打一次伏擊。”
命令一下,眾人再不多話,分頭去準備了。
不多時,一切準備就緒,徐誠忻和呂大通帶著三千精銳向西南方的孔山急奔而去。易州城內的百姓見主力出城,心中疑懼,幸好曹方早有準備,親自出解釋。當然,為了安撫民心,適當撒點謊也是有的,讓百姓們相信易州不僅能守住,而且可以援助友軍,民心大定。
按理說徐誠忻的三千對遼兵二千,遼兵又有糧草相羈,打起來還是有優勢的。但考慮到是在野外作戰,這種遭遇戰他也沒把握,為保險其間寧可繞些遠路,打到優勢地形加以伏擊。
由熟悉地形的探子帶隊,不到一個時辰部隊就來到孔山腳下。孔山右側有一條向南的官道,是南下的必經之路,在此伏擊是最好不過了。徐誠忻觀察了一番地形,見西麵地形較陡,騎兵根本無法立足,西麵倒是不錯的丘陵低坡,很利於騎兵的衝殺。
徐誠忻利用地形安排一番,自己帶一千步兵潛伏在孔山腰上,呂大通帶兩千騎兵隱於西麵的高地。同時不停地派出斥候,偵察遼軍的行軍距離,隻等遼軍一到,就可以兩麵夾擊,一舉將他們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