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和親元啟
南秦二十三年鳳帝頒下聖旨和親的吉日定為八月初一。
皇後賜給若歌的嫁妝,一連三天源源不斷抬進冷宮。嫁衣,鳳冠,霞帔,滿目珠翠,寶光耀眼。
若歌看著滿屋的珠光寶氣不禁惆悵,這開國以來在冷宮待嫁的公主她鳳若歌還是第一人。若歌低頭,從錦盒中拿出一支出自絕世名匠之手用千年玄珠所製的鳳釵,一邊在手中細細把玩一邊淡淡笑了笑“時光過得真快。”
安蓮悠然走至若歌身旁拍了拍她柔弱的肩膀,一雙眼望定鏡中的若歌“公主如今大婚,若是娘娘看到必是極欣慰的。”
若歌淡淡抬眸,安蓮含笑將那隻鳳釵插到若歌的鬢間。至今若歌都不清楚安蓮是用怎樣的方法替她求得這段姻緣,安蓮不說她便不問。
“若兒素來仰慕頂天立地的英雄男兒,七王爺才是我想嫁之人。”仿佛說給自己聽又仿佛說給安蓮聽,鏡中兩人皆是眉目沉靜笑意雍容,隻是安蓮眸中點點的星亮轉瞬即逝。
婚期已近。
宮中變得忙碌起來,安蓮姑姑每日出入奔忙,籌備大婚典儀。
若歌卻閑了下來,每日隻是聽嬤嬤教習新婚儀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也陸陸續續有人來道喜,雖是吉詞美譽塞滿耳中,可若歌知道真正替她歡喜的一個也沒有。
晨昏朝暮,就在混沌忙亂中悠悠度過。
夜裏,若歌總是看書到很晚,直至夜深人靜,甚至到困得再也睜不開眼。隻有這樣,她才沒有精力去多想,沒有時間會想起過去。偶爾,她也會想起那個遙遠模糊,卻又異常清晰的名字。
鳳肅,鳳肅。
往後元啟七王妃這個稱號就要與她相係一生。從此,她將再不是韶華公主,而是與那素昧平生的男子一起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八月初一,迎來了若歌的大婚之期。
半夜開始裝扮,鏡中女子身著大紅色繡著鳳凰的碧霞羅,逶迤拖地正紅煙紗裙。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蘭,嬌媚無骨入豔三分,看她折纖腰以微步。呈輕羅皓腕於輕紗,青絲上墜倭墮髻斜插碧玉龍鳳釵並有五彩朱玉垂下。香嬌玉嫩秀靨豔比花嬌,眸含春水清波流盼一顰一笑動人心魂。
饒是梳妝的嬤嬤也不驚被眼前女子所震懾,若歌莞爾一笑鏡中女子也隨之一笑,笑容卻是未達眼底。鏡中女子容顏依舊,隻是不知眼角眉梢何時染上冷冽,仿佛什麼事情都入不到那雙瞳眸中。“果真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若歌勾起唇角譏諷話語嚇得嬤嬤回了神,再不敢怠慢。
天色微亮嬤嬤扶著若歌跪恩辭行,隨後進入中宮向皇上皇後謝恩,至始至終若歌都沒有看向高座上。文武百官與內外命婦齊至,殿前儀仗惶惶。朝陽照耀,那一襲嫁衣似雲錦霞鋪萬裏,衣帶臨風飄舉裙裾步步逶迤。所見之人無不屏息靜氣,隻覺身在天闕得見神女。
韶華公主跪至殿前,朝皇上皇後行了大禮,俯身叩別。
讚禮官唱頌,宣誦吉詞。
公主出閣傳習俗禮儀,自當以哭為榮,眾臣皆看見韶華公主自始至終不曾流淚,非但沒有戚色唇角反而噙了隱隱微笑。
辭別已畢,殿下眾臣齊頌邦國永睦,萬事皆和。本應由皇上親自執公主之手送至鸞架前,隻韶華公主本不受寵由嬤嬤攙扶走下玉階,決然轉身緩緩步入鸞架,纖弱的背影的背脊印在晨曦中照射出璀璨的光芒。
然而若歌錯過的是南秦那尊貴的帝王早已離了禦座,一步步至金殿之下望著遠遠而去的鸞架竟有著一閃而逝的悲色。
鸞儀從太華門出,過宣華門、坤德門、奉儀門、喜樂喧天,沿途皆是大紅錦緞鋪道,一路宮人灑下燦金的合歡花瓣漫天飛揚,三百名宮人,紅綃華幔,翠羽寶蓋,簇擁著鎏金彩鳳大紅鸞轎,拖曳如長龍。穿過宮城,皇城,緩慢向著元啟國而去。
若歌透過珠簾望著越來越遠的宮闈,笑了也解脫了。它日,她再回南秦之日便是大仇得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