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權衡得失,成本與收益是關鍵(3 / 3)

其實,無論是馮諼買“義”還是燕昭王“千金買骨”,都是一種造勢的手段,借助大的投資,製造大的輿論,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從博弈論的角度講,能夠以大的成本獲得更大收益的決策就是優勢策略。

博弈法則:

眼光長遠之人,謀劃事情往往不會顧忌一時的成本,而是著眼於未來的潛在收益進行投資。他們善於借助大的投資,製造聲勢,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看似在錢財上有些損失,實施上卻是長久的人情投資,是一筆一本萬利的買賣。

勝者與敗者的對弈,勝者更要謹慎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打敗了利比亞的統治者克裏蘇斯,征服了愛奧尼亞群島及其他較小的王國,順利殲滅了巴比倫,成為世界之王——居魯士大帝。

之後,居魯士又準備進攻由女王湯米莉絲領導的馬薩格它族,如果他能夠打敗馬薩格它族的話,他的帝國就會更加幅員遼闊了。那時的居魯士非常傲慢,他覺得自己是個軍事天才,根本不把馬薩格它族放在眼中。

幾年後,居魯士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沿著寬廣的阿瑞各斯河而來。他們一渡過河,就在河邊安營紮寨,並放上肉和烈酒,然後留下最弱的兵士守營,將其他軍隊撤回西岸,馬薩格它軍隊很快就攻占了營地。勝利的士兵被現場留下來的宴席所吸引,他們大吃大喝,一個個酩酊大醉。當晚居魯士的軍隊返回營地,俘虜了沉睡的士兵,其中包括年輕的史帕戈皮西斯,也就是女王湯米莉絲的兒子。

女王知道發生的事情後,送信給居魯士,斥責他用詭計打敗她的軍隊。她說:“如果你們離開我的國家,釋放我的兒子,我將把三分之一的土地讓給你。否則,我會讓你得到應有的回報。”居魯士對她的話置之不理。

不久,女王的兒子因為無法忍受屈辱而自殺了。兒子的死訊令湯米莉絲極其悲痛,她召集王國內可以征調的所有軍隊,以報仇的狂熱激勵他們奮起反抗,和居魯士部隊展開猛烈又血腥的戰鬥,終於戰勝了居魯士。

盛怒之下,女王把居魯士的頭砍下來,裝進一個裝滿人血的酒袋裏與兵士暢飲。

人人都期待著勝利,然而麵對接連不斷的勝利,往往很難做到心有所止,這是人本身的缺陷,明慎的人能夠克製這種缺陷。勝利的果實得來不容易,大多數人還一心想著要不斷擴大勝利的成果,卻不懂得如何鞏固,結果隻能是剛剛得到就失去了。

兵不厭詐,在居魯士與湯米莉絲女王的初次博弈中,居魯士以詭計迷惑了對手,大獲全勝;在再次的博弈中,作為劣勢一方,女王提出了議和的條件,並且還附帶著如不接受議和的威脅。如果當時的居魯士能充分權衡女王的談判條件,做到見好就收,以盡可能地保住自己更多的利益,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來考慮的話,他應當接受女王的議和,爭取一個合作雙贏的局麵。但可惜的是,勝利的傲慢讓他未能作出理智的抉擇,結果招致了第二次對局。不可一世的居魯士被女王眾誌成城的軍隊所打敗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真是得不償失。

博弈法則:

世間沒有比勝利更令人陶醉的事了,但是勝利往往是最危險的事。在勝利的衝動和興奮狀態下,傲慢與自負會妨礙你清醒地思考,從而作出盲目的決策,被對手擊敗。因此,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策略和審慎的計劃才是成功的基礎。

破舊的官船與模糊的責任人

瓠裏子到京城拜訪相國後,從京城返回越地,相國叫總管代為送行,並大方地吩咐道:“要坐船,盡可選擇官船。” 瓠裏子很高興,出發當天的一大早就來到江邊,總管卻遲遲沒來。

靠岸的大小船隻擠擠挨挨,哪是官船,哪是私船,毫無標誌,難以選定。正在為難時, 總管來了,瓠裏子便問:“哪些是官船?” 總管微微一笑,說:“凡是篷破的,櫓斷的,布帆上有洞洞的,就是官船了。”瓠裏子照此話去找,坐上了破舊的官船回家了。

不是因為破舊才是官船,而是因為是官船才破舊。誰是官船的負責人呢?不是船夫,似乎也不是總管。找不到明確的負責人,渡船破舊也就成了必然。這就是公共資源的悲劇,當付出小於回報,甚至付出存在風險時,沒有人會願意承擔責任。

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赫魯曉夫,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順理成章地成了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在當權之後,經常在大會上公然批評斯大林執政時的政策。這引起很多人對赫魯曉夫的懷疑,有些人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赫魯曉夫批評斯大林是別有用心的,既然你早就認識到了斯大林的錯誤,為什麼在斯大林當政時從來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反而還參與了這些錯誤行動?

於是,當赫魯曉夫在一次會議上再次大肆批評斯大林的錯誤時,聽眾席上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寫了張紙條,傳給了台上的赫魯曉夫。赫魯曉夫打開一看,上麵寫著:“那時候你在哪裏?”上千雙眼睛在盯著赫魯曉夫手裏的紙條,等著他念出來。赫魯曉夫的臉由白變青,由青變白,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他很難作出正麵回答,但又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因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他更無法隱瞞這張紙條。

赫魯曉夫沉思了片刻,拿起紙條大聲讀了一遍上麵的內容,然後對台下大聲說道:“是誰寫的這張紙條,有勇氣的話就趕快自覺地站出來。”會場上死一般的寂靜,所有的人心裏都怦怦直跳,不知道赫魯曉夫會怎樣處理,更害怕自己因此受到牽連。剛才寫紙條的人心裏更是七上八下,甚至後悔剛才的衝動,不知道被查出來後會遭到怎樣的報複。

“誰寫的這張紙條,趕快站出來。”赫魯曉夫又重複了一遍他的話。會場上仍是死一般的寂靜,還是沒有人敢站出來。幾分鍾可怕的沉默,赫魯曉夫平靜地說:“好吧,我告訴你,我當時就坐在你現在的座位上。”

不管是赫魯曉夫還是寫紙條的人之所以不敢在事發時站出來說話,都是因為承擔不起站出來的代價和風險。在政治權力的博弈中,僅憑一個人的勢力,這種尷尬是沒辦法避免的。在很多人同時屬於一個博弈團體時,集體利益發生危險,作為其中的個體,如果沒有製度來保障個人挺身而出的利益,而對方的勢力又相對強大時,暫時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是可取的。一個團體要想避免集體利益受損的困境,就必須製定權責明確的製度,並給積極主動的人以有效的保障。

博弈法則:

當付出小於回報,甚至付出存在風險時,自然沒有人會願意對集體利益承擔起責任。對一個人來說,如果沒有製度來保障個人挺身而出的利益,而對方的勢力又相對強大時,暫時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也是可取的。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豔、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豔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豔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