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
枸杞子采紅熟者半斤,白酒1斤。
將枸杞子洗淨,放白酒中浸泡。15天後取出,放入盆中研碎。將酒和枸杞漿汁倒入白布袋中,絞取汁液。將汁液放入鋁鍋中,先用武火燒開,後移文火上煎熬,濃縮至膏狀時停火,稍涼,盛入瓷器內,封貯備用。
用法:
食用時,早晚各服1湯匙,用溫酒衝服。
功效:
本方有填精補髓、烏發養發、潤澤肌膚、養顏益壽之功效。凡屬肝腎陰血虧損而引起的眩暈、健忘、發白、夜間口幹舌燥等症,即可以輔食此膏。枸杞子為滋肝血、益腎精之主藥,味甘而性平和,故可作長期食用的補品。
元宮生地黃雞
此為元代禦醫忽思慧記載的養生食譜,曆代皇帝都經常食用。
製法:
雌烏雞1隻,生地黃半斤,飴糖5兩。
雞去毛剖開雞腹,除去腸、膽等內髒,洗淨備用。細切生地黃,與飴糖相合調勻,放入雞腹中,縫合切口。然後將雞裝入盆中,切口朝上,放蒸鍋內蒸熟。
用法:
空腹食肉後飲汁。不用鹽、醋。
功效:
滋陰補腎,益氣養血。可用於多種氣血虧虛、陰陽失調的虛損之證,症見腰背酸困、體倦乏力、盜汗食少、心悸氣短、麵色少華、唇燥咽幹、雙目幹澀等。
嘉靖補養名方七寶美髯丹
明代嘉靖年間,世宗皇帝沉溺酒色,患了不育症。道士邵應節得知此事後,就將自己保存的秘方“七寶美髯丹”方獻給了世宗。皇帝服後,效果顯著,不但治愈了不育症,連生皇子,解除了無後之憂,而且治愈了未老先衰症。明世宗龍顏大悅,讓禦醫院將此方收藏。明《本草綱目》中有記載。
製法:
何首烏赤白雌雄各一斤(一作赤白重斤餘者各一枚),牛膝八兩(去苗,以何首烏先用米泔水浸一日夜,竹刀刮去粗皮,切作大片,黑豆鋪甑中一層,鋪首烏一層,再鋪豆一層,鋪牛膝一層,又豆一層,重重相間,麵上鋪豆覆之,以豆熟為度,去豆曬幹,次日如前用生豆再蒸,如法蒸七次或九次,曬七次或九次,去豆不用),破故紙八兩(清水洗淨,黑芝麻同炒,無聲為度,去芝麻),白茯苓八兩(去皮,人乳汁拌,浸透,曬幹,蒸過),菟絲子(淘淨,酒浸一宿,洗去砂土,曬幹,蒸三次,曬三次)取淨末八兩,當歸身(酒洗淨,切曬,勿見火)取淨末八兩,枸杞子八兩(去蒂枯者,搗碎,酒浸,曬幹)。一方有赤茯苓八兩(去皮,黑牛乳汁拌,浸透曬幹蒸過)。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龍眼大,製藥勿犯鐵器。
用法:
每服一丸至二三丸,空腹時細嚼,溫酒或熟湯、鹽湯、米湯送下。忌食萊菔、豬血、糟、醋。
功效:
補益肝腎,烏發壯骨。主治肝腎不足證,須發早白,脫發,齒牙動搖,腰膝痠軟,夢遺滑精,腎虛不育等。何首烏可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壯筋骨。枸杞子、菟絲子入肝腎,補腎益精,養肝補血。當歸可補血養肝。牛膝可補肝腎,堅筋骨,活血脈。赤、白茯苓補脾腎,滲濕濁。
諸藥合用,以滋陰益精養血為主,兼顧補陽,有陰陽並補、精血互生之妙。
明宮驛鳥丸
麻雀的肉、卵、腦,很早就被拿來當作壯陽益精、補腎強腰的藥物,可以增強性功能。早在唐朝,就有人研製出了“驛鳥丸”,治療陽痿。據說明朝的禦醫常請皇帝服此,藥療效頗佳。
製法:
雀肉和蛇床子各適量,熬成膏丸,服用。也可煨食、研末或為丸,或紅燒當菜食用。
用法:
每日適量服用或佐餐。
功效:
壯陽益精。主治腎陽虛弱,陽痿早泄,腰膝酸冷疵氣,小便頻數等。麻雀性溫,味甘,入腎經。注意:麻雀肉性溫助熱,凡陽熱亢盛或陰虛火旺所致的陽強易興起、幹咳少痰、咽幹喉痛、感冒發熱、便秘尿赤者均忌用。此外,雀肉不能與白術、李子同食。
乾隆與清宮壽桃丸
清宮壽桃丸,原名“蟠桃丸”,為昔日清宮禦用藥膳,是清朝89歲“古稀天子”乾隆的養身保健秘方。
製法:
用驢腎、鹿腎、狗腎、人參、天冬、麥冬、枸杞子、地黃、當歸、益智(鹽製)、酸棗仁(炒)、分心木(炒焦)等13味,熬製而成。
用法:
口服,每次酌量,1日2次。
功效:
補腎生精,益元強壯。用於肝腎精血不足、氣血兩虧者。可治腎虛衰老所致頭暈疲倦,記憶力衰退,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眼花流淚,夜尿多,尿有餘瀝等症。
驢腎、鹿腎、狗腎可補腎益精;人參能補氣生血,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大腦機能,增強智力及記憶力;益智仁溫脾,暖腎,收攝精氣;生地清熱養陰、涼血、潤燥;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潤腸;天門冬養陰潤燥,清肺止咳;胡桃肉溫補肺腎,潤腸通便。
乾隆與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龍井翠綠欲滴,蝦仁白嫩晶瑩,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
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後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采摘炒製的龍井茶葉,正是“明前”茶(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屬茶中的最佳品。龍井茶素有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著稱,並被列為貢品。河蝦被古人譽為“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補腎、壯陽、解毒之功效。
據說,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微服遨遊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隻得到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用新采的龍井、炭火燒製的山泉沏茶呈上,乾隆大悅,便想帶一點回去品嚐,可又不好開口,便偷抓了一把,藏於便服內的龍袍裏。待雨過天晴告別村姑,繼續遊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腸饑,在西湖邊一家小酒肆入座,點了幾個菜,其中有炒蝦仁。點好菜後他忽然想泡茶解渴,於是他一邊叫店小二,一邊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時見乾隆的龍袍,嚇了一跳,趕緊跑進廚房麵告掌勺的店主。店主一聽聖上駕到,極為恐慌,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蔥段撒在炒好的蝦仁中。誰知乾隆嚐了此菜,禁不住連聲稱讚:“好菜!好菜!”
後來,禦醫認為此菜有滋補功效,便將其列入皇帝養生食譜之中。從此這盤忙中出錯的菜,便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饌佳肴。
製法:
活大河蝦2斤,龍井新茶少許,雞蛋1個,紹酒、精鹽、澱粉各適量,熟豬油2斤。
1將蝦去殼,擠出蝦仁,換水再洗。這樣反複洗三次,把蝦仁洗得雪白取出,瀝幹水分,放入碗內,加鹽、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黏性時,放入幹澱粉拌和上漿。
2取茶杯一個,放上茶葉,用沸水泡開(不要加蓋),放一會兒,濾出部分茶汁,剩下的茶葉和汁待用。
3炒鍋上火,用油滑鍋後,下熟豬油,燒至四五成熱,放入蝦仁,並迅速用筷子炒散,取出,倒入漏勺瀝油。
4炒鍋內留油少許置火上,將蝦仁倒入鍋中,並迅速倒入茶葉和茶汁,烹酒,加鹽,顛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用法:
作佳肴食用,可多食。
功效:
補腎壯陽、開胃,營養豐富,可抗衰老。
嘉慶與炒香螺
香螺生活在淡水中,肉質鮮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民謠說“一口香螺王十裏香,忘記姓李還是姓張”。據說清代嘉慶皇帝曾欽點香螺為宮廷禦菜,至今史逾百年。
製法:
香螺三斤,鹹菜心一兩,紅椒一粒,香菇二錢,熟筍二兩,香油、蔥頭、胡椒、紹酒、雪粉、魚露各少許。醬碟:醬油、醋。
把香螺打破去殼,除去腸和尾,洗淨,切成球形。香菇切片,鹹菜切片,紅椒切絲待用。將螺肉抹上雪粉水,入鍋用熱油炸後撈出,把筍花、鹹菜片、香菇片、紅辣椒、蔥頭一起下鍋翻炒,再加入香油、魚露、胡椒、紹酒調味,用雪粉水勾薄糊淋上即成。
用法:
每日適量食用。
功效:
健腎,滋陰壯陽,長肝、健脾。《本草綱目》說,其味甘,無毒,對目赤、肝火及腸胃等疾病有藥膳功能,聰耳明目,可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
道光與文樓蟹黃湯包
江蘇淮安蟹黃湯包是楚州傳統名吃。楚州河下古鎮文樓,曆來是文人騷客集聚之處。清道光初年,文樓店主采用武樓酵麵串湯肉包的技術工藝,改創水調麵湯包。
據說,道光皇帝南巡時,曾品嚐蟹黃湯包,龍顏大悅,誇道:“真乃人間第一鮮呀!”更有詩讚曰:“桂花飄香菊花黃,文樓湯包人爭嚐。皮薄蟹黃餡味美,入喉頓覺周身爽。”
每當螃蟹上市,食客爭去文樓品嚐,店裏供不應求。諺雲:“文樓湯包,吃得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