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投資IT:做E時代的新資本家(1 / 3)

第一卷 投資IT:做E時代的新資本家

第一章 投資App:移動互聯正在穿越國界

我投資高科技的原則是重視大數據,講求顛覆性革新。

我喜歡新科技,私人參與投資的科技公司有60家公司,也越來越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我投資高科技的原則是重視大數據,講求顛覆性革新。公司有不少人才,各有各長,專業小組每天留意全球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李嘉誠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

背景分析

2013年4月11日,中國台灣《聯合報》上刊登了一則令人咂舌的消息:一名叫做尼克?達洛伊西奧的英國少年因受著名企業家李嘉誠的賞識,獲得了他近30萬美元的投資。

這名少年雖然隻有17歲,但是背後的投資者個個大有來頭,除了李嘉誠之外,還有媒體大亨梅鐸妻子溫迪?梅鐸、社群遊戲Zynga執行長馬克?平卡斯、歌手艾西頓?庫奇、藝術家小野洋子。尼克現在是雅虎最年輕的工程師,擅長APP應用製作。李嘉誠為什麼要為這樣一個小夥子投資?尼克身上有什麼樣的投資點呢?

關於尼克本人,李嘉誠是非常喜歡的。他看中的是這位少年身上的才華與品質。尼克看上去白白淨淨的,眼窩有些深邃,說起話來有條不紊,心理年齡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年齡。尼克的一番話也讓李嘉誠頗為讚賞:“我希望投資人是為我的點子而來,是被點子的價值所吸引,而不是我的年紀。”

一次曆史考試,尼克試圖通過穀歌查詢一些難以理解的名詞,然而通過搜索獲得的信息大多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因此,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做一個簡單的預覽,讓瀏覽者迅速知道內容的大概,這樣就能在查找信息的時候有所甄別。為此,當時年僅15歲的尼克著手寫了一個iPhone App,叫作Trimit,也就是SummLy的原型。關於寫App這一行為本身,尼克也有著自己的看法:“隻有實際參與App的寫作,我才有機會和那些世界級的大公司及開發商平起平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嘉誠投資的不僅僅是這個項目本身,而是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他投資App,為的是獲得新時代的新利潤增長點,而投資App製作人,則是投資這個行業的未來。有更好的團隊來製作App,未來自然會有更多新的、更好的投資對象出現,這是一個可以預見的良性循環。

事實上,尼克也沒有讓李嘉誠失望。在獲得李嘉誠的30萬美元投資後,尼克成功組建了屬於他自己的團隊,然後用整整12個月的時間對之前的Trimit進行了重新改寫,並對技術進行了一番改革,將冗長的文章成功濃縮為400個字母以內的摘要,非常有名的SummLy便與世人見麵了,而他自己也因此成為雅虎最年輕的工程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今的網絡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而移動互聯網領域最有前景和最有商機的方向莫過於APP應用了,越來越多的大型開發企業和發行商不斷湧入這一新興領域的背景下。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李嘉誠的投資方向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將重點放到了網絡科技領域。

無獨有偶,2013年11月5日,根據《星島日報》報道,李嘉誠通過維港投資向Bitstrips公司注資,在香港科網熱潮勢不可當的局麵下,讓漫畫公仔軟件Bitstrips在社交網站上火了一把。李嘉誠在一年之內再次為APP項目出資,可見當前時代下的新投資方向。

事實上,這並不是李嘉誠第一次投資科技行業了。

早在2007—2008年,李嘉誠向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累計投資了4.5億美元;2009年,又為蘋果人工智能助理Siri項目投資了1550萬美元,該項目於2010年被蘋果公司收購,市傳收購價為2億美元;2011年,向新聞摘要應用程式Summly注資30萬美元,該項目於2013年3月底被雅虎以3000萬美元收購;同年,聯同創投公司KPCB(凱鵬華盈)向以色列地圖軟件製造商Waze Inc注資3000萬美元;2012年3月初,向以色列流動數據方案公司Onavo,夥拍摩托羅拉移動等共同投資1300萬美元;2012年4月初,與其他投資者向流動搜尋器Everything. Me共同投資2723萬港元;2012年8月,向以色列英語文法檢查軟件開發商Ginger Software,和另一家矽穀的創投基金Harbor Pacific Capital共同注入500萬美元資金。

不過,對於科技行業,李嘉誠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投資。他專注於高新技術的企業,不會投資非技術領域的項目。因為圖像、視頻、文字的處理類技術,這些項目都有被大公司收購的潛質。對於投資的對象,李嘉誠並不看重投資對象的身份國籍,這也是行業未來的大勢所趨。而且,對於受資對象是否大牌,李嘉誠也是一概不論,隻要有價值,“投創”也是李嘉誠頗為讚賞的行為之一。

拓展透析

投資科技項目、投資科技行業甚至投資科技行業的趨勢等,這些現象現在都非常普遍了。敏銳的投資者似乎早已發現這其中的門道,童士豪便是其中的一位。

2013年,曾任啟明維創投資谘詢公司合夥人童士豪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這一年,他的業績可謂是可圈可點:不僅主導參與了A輪投資小米公司,估值跨入百億美元俱樂部,還促成穀歌Android產品管理前副總裁雨果?巴拉加盟小米;通過充分的準備與努力,一家由他投資的雲端遊戲開發公司Forgame在香港成功上市。之所以能取得一係列成績,隻因為他在行業巔峰看到了業態的動向——移動互聯的未來正穿越國界。

童士豪可謂是新時代的投資才子,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之後,雖然經曆了不順利的創業初期,但他不屈不撓,機緣巧合地加入美國矽穀BVP柏尚投資之後,似乎就開始為衝鋒到行業巔峰蓄積力量了。童士豪將眼光放到太平洋對岸的中國,先後為小米、螞蜂窩、凡客、一嗨租車、多盟和雲遊等公司投資。在一係列的投資之後,令童士豪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大家居然將他評為“與企業最友好的投資者”。

在一連串漂亮的成績單之下,童士豪並沒有陷入對現狀的滿足,而是以一種更加冷靜的姿態分析著行業的未來發展動向。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互聯終將衝破國界的束縛,因此縮小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必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增長點。2014年,童士豪將投資的方向鎖定在移動互聯網和遊戲領域。

與一般的投資者不同,童士豪更加傾向於向創業者投資。這其中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童士豪自己也經曆過創業階段,深知創業的艱辛,喜歡“當創業者的企業家”。“投創”有著極大的風險,但童士豪認為:“隻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投資就沒有問題,而且我在投資失敗時往往會自責而不是責怪項目方的失誤。別人都說我的投資帶有一定的賭博性,其實我是在研究了行業趨勢之後下的賭注。”

有著豐富經驗的童士豪現在已經摩拳擦掌,全力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