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終於在約定交出版社的前一天晚上寫完了。

這次書稿的寫作實在太匆忙,以致在寫完後交出版社之前都沒來得及讀一遍,說得好聽些幾乎是一氣嗬成,說得不好聽些,則像一次匆匆答完試卷後還沒來得及檢查一遍就交了試卷。我心裏因而惴惴不安,隻好在交出版社後與編輯審稿的同時自己又檢查了一遍以圖亡羊補牢,結果的確發現了一些錯誤,心裏才稍微踏實了些。

之所以寫得這樣匆忙,一是因為日常事務較多,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寫作;二是因為寫作時間短,6月才正式著手寫,到9月13日交稿,前後不到4個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己有些“輕敵”,認為在這兩年有關研究的基礎上寫作此書應該很快,豈知越寫越感到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有的問題則是平時很少涉獵的,需要完全從頭開始研究,還發現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新問題。真是寫而後知不足。這使自己邊寫邊讀書研究,邊讀書研究邊寫。原以為突擊2個月就能寫完,結果寫了將近4個月才匆匆完稿。

雖然寫得匆忙,但我確實寫得很認真,很下工夫。遇到需要研究的問題並沒有回避,而是突擊攻關,圍繞相關問題集中看書研究,盡量以最短的時間做盡可能的探索。這幾個月來,晚上、周末、節假日幾乎都用在了研究和寫作上,真可以說是連續作戰幾個月,寫完書稿後有一種打完一次大仗的感覺。其間,父親來京看病,除帶他上醫院外平時在家也很少陪他說話,更沒有陪他出去玩一次,心裏十分愧疚。

雖然寫作此書時間不長,但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這幾年來人才研究探討方麵的總結,有些內容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也有些內容則是在寫作中進行的新的探討的成果。此書的寫作,使我對人才競爭與人才戰略的研究更趨深入、係統,我希望此書能初步構建起人才競爭戰略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我感到其中確實有一些自己獨到的看法,有些研究具有開拓性、原創性。

但畢竟寫得匆忙,因而對許多問題來不及作更深入、細致的研究,甚至有些原打算看的書也沒有來得及看。有些內容隻是作了粗線條的初步勾勒,如關於人才競爭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研究;有的內容則很膚淺;因為匆忙而沒有來得及發現的一些文字上、資料上等的細節問題可能更是不少。總之此書離自己預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吸納借鑒古代的戰略智慧、各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及與現實人才工作實踐相結合上都還很不夠,因此在書稿快寫完時我曾猶豫是否推遲出書計劃,等有些內容研究得更成熟時再出版,最後之所以明知粗淺而仍不揣鄙陋,鬥膽獻醜,是因為深感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亟需我們加強對有關問題的研究,希冀能以此書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人士研究和關注人才競爭與戰略問題。在此,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以便我在以後的進一步研究中加以完善。

成書之際,首先要感謝一直鼓勵和指導我進行人才研究的王通訊研究員,他是我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工作時的領導,也是引導我步入人才研究殿堂的老師,在人才研究事業上對我幫助和影響很大;要感謝中國人才研究會將此書列入叢書計劃,特別是葉忠海教授、裘克人教授等老師的支持和督促,使我得以盡快寫成此書。本書在研究和寫作中參考了很多論著,主要部分已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對這些論著的作者對我的啟發和幫助一並表示深深的感謝。

再次歡迎關心人才競爭與戰略問題的各界朋友進行批評指正和交流探討。我的聯係方式是:電子郵箱:dhc578@sohu。com;電話:010-84640775;郵編:100101;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育慧裏5號《中國人才》雜誌社。

丁向陽

2005年9月17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