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醫對人體的詮釋(1 / 3)

第一章 中醫對人體的詮釋

人體是個小宇宙

中醫把人體看成一個整體,人體的器官與器官之間不但有血脈組織連接,而且功能也相關,一個器官產生了疾病,病因可能隻在該器官,也可能在其他器官,還有可能既有本身的原因也有其他器官的影響。人體是個小宇宙,與外麵的大宇宙一樣,有陰陽存在,陰陽消長,五行生化。並且人體的小宇宙與外麵的大宇宙有著緊密的聯係。人生病,就是這個小宇宙的運行出了問題,偏離了其正常的運行規律。這就是中醫治病與氣功治病的理論基礎。當人的思想與言行偏離了"道",做了不好的事情,如傷害了別人,就會造下業力。所以,生病就是在償還業力。人生病的同時,也是身體這個小宇宙偏離了"道",不能正常地運行。要根治疾病,先得歸正人的思想、提升人的道德。當人的思想與言行符合了"道",那麼有病的機體就能被歸回到正確狀態。

氣血津液的運行就是不同空間身體存在與活動的真實體現。比方人的髒腑之病,往往在四肢的某個穴位行針行灸,從而達到醫病的效果,這就是內病外治,還有冬病夏治等說法,就是一些病的成因是與陰陽寒暑有關,所以治療時還要配合寒暑的變化規律方能根治,不然隻治其表。中醫治病,其實質是要把人體這個小宇宙的運行歸回到其正常狀態,使其符合道法。其治療方略中就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促使陰平陽秘,恢複陰陽的正常狀態。與現代醫學相比,其治療手段是在更深的層麵上對人體予以糾正,同時它所采用的草藥都是取之於大自然的,利用其自然屬性來扶正人體,使人體恢複其自然狀態,所以說中醫治病更科學。常言說的中醫治本也是這個道理吧!

溫馨提示:天地之間,四方上下之內,人的九竅五官和十二個大關節的功能都是與自然之氣相通的。多次違反自然規律的人,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這個規律就是壽命的根本。

中醫小講堂:養生要從整體出發,透過局部分析人體各係統間的相互聯係和協作,注意人體整個係統的陰陽氣血失調情況,並從協調整體陰陽氣血及髒腑的平衡出發,扶正祛邪,消除病變對全身的影響,切斷病變在髒腑間相互傳變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從而通過整體的治療效應,達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陰陽平衡的工作機製

表麵上《易經》是一部講算卦卜書,但實際上《易經》裏邊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陰陽哲理。《易經》的陰陽哲理奠定了整個中國陰陽文化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研究養生文化,我們要學養生文化,就首先要懂得《易經》的陰陽理論。《易經》中的易字本身就是一個"日"字和一個"月"字所組成的。上邊是"日",就是太陽,下邊是"月"就是月亮。那就是說《易經》表示宇宙陰陽運動,就是日月的運動產生春夏秋冬、寒熱溫涼,以及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是說宇宙運動產生陰陽氣化。所以《易經》強調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陰陽運動,包括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活動也是陰陽的運動。

維護了陰陽的平衡,我們的生命就會健康長壽;如果陰陽失衡了,就容易導致疾病。那麼陰陽為什麼會失衡呢?陰陽是互根、互補、互製的。如果一旦有一方出現不足,或者有餘,那麼,人體另一方就會代償彌補,假如我們代償彌補失調,陽氣和陰精不能夠維持正常的平衡。那麼陰陽失衡有哪些表現呢?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亞健康,發病率很高。輕度陰陽失衡的表現是亞健康,表現有出汗,掉頭發,情緒失常,還有生理本能,就是吃飯、睡覺還有性功能降低,注意力不集中。重度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疾病、導致早衰,最常見的就是陽虛。什麼是陽虛?陽虛就是人體的某一個髒器功能偏衰,某一個髒器的功能減退。那麼它就呈現出產熱不足,為什麼陽虛則寒,為什麼陽虛會出現寒的表現。寒的表現一個是怕冷,一個就是手腳發涼,另外,少氣乏力疲倦,脈搏很弱,這就是陽虛。所以陽虛的特點主要是產熱不足,另外,寒的情況還有乏力少氣。另外,陰虛也是陰陽失衡的一個很重要的情況。陰虛是人體的經血精液,如果這些物質發生虧耗,虧損,功能呈現虛性的亢進,陰不製陽,那麼就會出現虛性的內熱,就會表現出五心煩熱,消瘦,口幹舌紅,脈細無力。

溫馨提示:亞健康者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櫻桃、草莓等水果為主的堿性食物,可以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另外,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靜坐,完全放鬆全身的肌肉,摒除頭腦中的一切雜念,將意念集中於丹田,可以充分調整全身的髒器活動。

那麼,我們怎樣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呢?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要注意節能養生這個問題。節能養生包括靜養生、慢養生和低溫養生這三大法寶。

首先,我們談到靜養生,靜養生是對生命的輕撫。靜養它能夠降低陽氣和陰精的損耗,從而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延緩早衰,增長壽命。隻有心先靜下來,生命才能靜下來,心靜下來,呼吸、心跳、血壓等才能夠減慢,才能夠降低,總的來說要讓心靜,我們知道心靜自然涼,心靜下來以後,人體的生理代謝、陽氣和陰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其次,就是慢養生。慢養生是節能養生的一種,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古代的人一呼一吸64秒但是現在的人33秒。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呼吸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那麼生命的長短與呼吸的頻率成反比,呼吸越慢,壽命越長,呼吸越快,壽命越短。可見慢養生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怎麼做到慢養生呢?我們要做到心慢,心慢下來呼吸、心跳才能慢下來,這樣才能達到減少陽氣和陰精的損耗。

第三個是低溫養生。低溫養生是生命的涵藏,《黃帝內經》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就是說在高山上的人壽命都比較長,為什麼?因為高山上的溫度比較低,低溫,就啟發我們低溫養生這個問題。低溫,可以降低代謝,降低代謝的速度,降低陽氣和陰精的損耗,那麼我們怎樣做到低溫養生呢?第一,冬天,室溫不能過高,暖氣不要開得太大,這不利於低溫養生。第二,我們要多接地氣,多吸陰氣,多飲地下水、井水、礦泉水。第三,低溫養生還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說水稻,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麥,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蘋果、冬瓜、冬棗,等等。總的來說,靜養生、慢養生、低溫養生互為因果關係,是生命節能的三個重要法寶。節能養生對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保護陰精和陽氣不必要的損耗。

中醫小講堂:《易經》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就是說在混沌初開的時候,它是一片氤氳元氣,然後逐漸劃分為陰陽之氣,陰陽合德,剛柔有體。人體的生命也是由於陰陽運動。陰陽氣化所產生,我們說凡是向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都屬於陽;那麼凡是反過來背陽光的、內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涼的,都是陰。從我們人體看也一樣,頭為陽腳為陰;體表為陽,內髒為陰;六腑為陽,五髒為陰;氣為陽,血為陰。我們節能養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陽氣和陰精,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