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器人與物聯網相關人才融合培養的設想(1 / 3)

機器人與物聯網相關人才融合培養的設想

學術研究

作者:楊金山 安誌宏

摘 要:通過對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的研究、其破解途徑的探索、物聯網機器人方麵的人才需求現狀的分析,認為物聯網人才與機器人人才融合培養可行,並給出了物聯網機器人人才培養方案的初步設想。

關鍵詞:物聯網;機器人;融合培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10-0-03

0 引 言

物聯網是一項係統而非獨立的技術。當物聯網應用於實際生產與服務領域時,機器人屬於物聯網中的“物”,是物聯網所管理和控製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對象。在我們的生產與生活要求越來越智能時,機器人與物聯網是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機器人產業與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必將是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

我國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以來,因物聯網涉及技術領域的廣泛性,在人才培養中遇到了一些難於抉擇的問題。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在工業4.0概念的引領下,2014年成為中國的“機器人元年”[1],機器人產業迅速升溫並有超過物聯網產業的趨勢。在智能、互聯這一大的發展方向下,這兩個產業相融是大勢所趨,同時這兩個產業領域都存在一個特征:人才缺乏。能否在機器人與物聯網之間找到結合點,實施相關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1 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破解途徑

2009年我國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此專業的高校情況各不相同。開設本專業的支撐專業有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通信工程、測控等相關專業。不管是以哪個專業為支撐,都沒有離開原來的專業,僅僅從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上看,多數與原支撐專業特征區別不大。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另外由於物聯網涵蓋的技術領域寬泛,所以很多高校直接將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的課程簡單堆砌到物聯網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物聯網課程體係,除了圍繞技術方麵之外,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應用教學。物聯網是一個“技術為主,應用為核心”的行業,在專業人才培養上也應如此。

物聯網是一個交叉領域,它集成了大量的技術。想要入行物聯網並不容易,光是概念的理解就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再去搞懂架構、原理、標準等更是工作量巨大。物聯網人才絕對是複合型人才。所謂物聯網複合型人才除了要懂得物聯網一些領域中的技術原理之外,更要懂應用,這也是物聯網人才區別於傳統IT人才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物聯網是一個大係統,涉及到計算機、微電子、通信、自動化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與知識,這麼多知識僅靠課堂上的 “填鴨”是實現不了物聯網人才培養的,唯有找到一個“應用抓手”,實施項目式教學,由基礎電路到嵌入式模塊,由基礎數據采集軟件模塊再到綜合決策軟件模塊,逐漸搭建起物聯網係統。讓學生在動腦想、動手做的過程中用到什麼學習什麼,在“做”的過程中應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實現對“物”的管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物聯網工程人才的目的。在物聯網技術綜合性突出的背景下,也隻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本專業的人才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同學對機器人都表現出一種異常的渴望與興趣,那麼能否就以“機器人控製”作為一個教學抓手,實施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回答兩個問題:學生學完之後能否就業,有沒有就業前景?以“機器人控製”作為專業教學方向,能否涵蓋物聯網工程專業規範所要求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隻要能夠實現物聯網工程專業規範所要求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的達成,又能夠實現學生很好的就業,人才培養的任務與目標能夠得以實現,那麼,以“機器人控製”作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專業教學方向就是可行的。而且在未來,以“機器人控製”為方向的該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2 機器人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

國家大力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自2011年國務院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後,於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3年底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媒體報道,工信部正在加緊製定《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認為,鑒於我國正從一個“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中國製造業麵臨著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對我國工業自動化的提高任務迫在眉睫,工業機器人技術是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