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本煥長老大事記:
l1907年9月21日,本煥長老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西張灣村。家境貧寒,唯具慧根,勤奮好學,年僅12歲就讀完了四書五經。後到武昌當印刷徒工,不久又到新洲倉子埠當雜貨店學徒。當時政府腐敗,外侮內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本煥長老深感世事無常,漸萌脫俗之念,常到倉子埠報恩寺,聽傳聖老法師講經說法,隨立誌潛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諦。
l1930年1月15日,本煥長老勝緣成熟,毅然割愛出家,投報恩寺禮傳聖老法師披剃出家,賜法名本幻。從此過著芒鞋布衣,刻苦修行的生涯。
l1930年4月8日,傳聖法師念其專心苦修,為令其早成正果,破例送他到武昌寶通寺禮持鬆大和尚圓受具戒。從此清淨自修。
l1930年7月,本煥長老為深入修行,前往江蘇省揚州高旻寺參拜來果老和尚為依止師。
l1934年,本煥長老參加打八個禪七後,又連續打五個生死七,九十一個日日夜夜,禪坐靜思堅持不倒單。為防止倒單,他仿效古人“頭懸梁”的辦法,用繩子一頭套於下巴,一頭係在梁上,苦修禪法,深得來果老和尚讚許,相續以任維那、後堂等職,成為高旻寺最年輕的執事。
l1937年1月,本煥長老發願赴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參學精進。從揚州經武漢乘火車至河北定縣,從定縣到五台山下,全長三百餘公裏,他堅持三步一拜,櫛風沐雨,日行三華裏,曆時四個半月到達五台山,繼而又三步一拜朝完五個台頂,行程四百餘華裏,曆時三個多月,雙腳腫起,膝蓋上跪出層層厚繭,但心中充滿歡喜。後於五台山碧山寺(又名廣濟茅蓬)落腳修行。
l1939年4月8日,本煥長老在碧山寺與壽冶、法度、因修、淨如等師兄弟,同時接廣慧老和尚的法,繼承臨濟法派,續佛慧命。在這一年,擔任碧山寺的監院,管理寺務。
l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五台山已是八路軍抗日遊擊區,本煥長老堅決擁護八路軍救國救民的抗日方針,支持八路軍的抗日活動。有一次,八路軍裏有一個營長在執行任務時,被日軍發現緊追不舍,情況十分緊急,本煥長老果斷地將該營長藏於寺內,自己不顧生命安危,與日軍周旋,巧妙地支走了日軍,事後得到了八路軍的讚揚。
l1942年10月~1945年7月,本煥長老在五台山棲賢寺閉關三年,閱讀《大藏經》等100餘卷並連續放焰口一千台,超度抗日陣亡將士。
l1946年,本煥長老至山西萌縣淨土寺結夏安居,在這時又刺舌根血為墨,先後抄寫完了《楞嚴經》十卷,《地藏經》三卷和《普賢行願品》等十九卷經文,共二十餘萬字血經,夜間連續放焰口百台。至今保存一卷5952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並奉為日課,在百餘歲時仍堅持朝晚必讀數遍,令人敬仰。
l1947年3月,為保護現存於五台山藏寶樓中的珍貴文物—華嚴經字塔,本煥長老在五台山苦修十年後離開碧山寺,經北京、天津,將華嚴經字塔送上海碧山寺下院,交與壽冶、法度兩位師兄手中保存。
l1948年1月,本煥長老因母病危,由上海回湖北新洲報恩寺。一方麵侍母湯藥,一方麵在報恩寺放一百台焰口,為母親消災延壽。母親去世後,就在母親墳旁搭一靈堂,燃臂為燭,日夜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孝四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