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當斷必斷,把握成功機遇(1 / 3)

第九章當斷必斷,把握成功機遇

賣掉阿拉斯加——不要錯過未知的財富]

未知的財富是最有價值的財富,時間可以證明這一點。

美國在本土以外隔著加拿大還有一塊領土——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遠離美國本土,麵積1519萬平方千米。該地區天寒地凍,是愛斯基摩人的居住地。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的領土,這其中還有一段經曆。

1741年,俄軍渡過白令海峽首先發現了阿拉斯加,沙皇隨即派兵占領,於是阿拉斯加成了俄國的殖民地。

1856年,俄國在俄土戰爭中戰敗,國庫虧空。俄國到處搜集財源,於是就想到了阿拉斯加。沙皇認為該地油水不大,甚至到時可能還要貼本錢,不如賣掉。1861年,俄國著手與美國談判出售阿拉斯加事宜,可是美國當時正值南北戰爭爆發,無力置產。但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仍不放棄向美國推銷阿拉斯加的任何一次機會。

1867年3月29日,俄國駐美大使斯捷克爾竟不顧禮節,深夜求見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西沃德正在客廳打牌,當他聽到斯捷克爾男爵竟把價碼降到700萬美元時,立即把手中的紙牌一丟,眉飛色舞地喊道:“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我們今晚就簽約吧!”雙方當場擬定了協議文件,連夜請來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作證。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直到淩晨4點,雙方終於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的手續費成交。720萬美元買下了1519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每平方千米土地隻值47美元。阿拉斯加成了世界上最廉價的土地。

但美國政府購買廉價土地的舉動卻遭到國內的強烈反對,當時輿論大嘩。原因是美國內戰初期,財政困難。在野的共和黨人把這一交易稱之為“西沃德的愚蠢”,把阿拉斯加比喻為美國總統“約翰遜的北極熊花園”。但經過激烈的爭論,參議院終於在4月9日批準了這筆交易。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竟然是個“聚寶盆”。1880年,人們在這塊不毛之地上發現了金礦,引起了美國“淘金熱”。僅1903年一年,阿拉斯加就向美國政府上繳稅金954.615美元。後來,人們又在阿拉斯加發現了美洲最大的油田,年產石油6000多萬噸。這裏的煤、鐵、天然氣的貯藏量也極為豐富。據最保守的估算,美國人得到阿拉斯加後的前50年從這塊土地上得到的純收入就超過7.5億美元,這包括出售從阿拉斯加開采的貴重金屬的收益。

現在,該地和沿海地帶的自然資源估計價值5000億美元。特別是阿拉斯加與俄國相望隔海,又是美俄之間距離最短的地方。這個占美國國土麵積1/6的第一大州,成了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其戰略價值用金錢是無法衡量的。

曆史經驗與智慧:

未知的財富是人所無法預料估計的,包括它的存在,以及價值的大小,這就需要一種長遠的眼光以及在當時對機遇的正確把握了。未知總是伴隨著機遇,從未知中發現機遇,在未知中挖掘價值,這才是智者的眼光。

熱月政變——坐失良機,瞬間決定成敗

進則成功,退則失敗,在一進一退之間,瞬間決定成功,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最大的曆史事件要算是“熱月政變”了。

自從1793年6月雅各賓派執政以來,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可是,就在1794年7月27日這一天,事情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天,一群憲兵衝進會場,把雅各賓派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逮捕了。

“共和國完了!強盜們勝利了!”當羅伯斯庇爾被押出會場時,他激昂地高呼著。因為發生政變的這個月是法國共和曆的熱月,故史稱“熱月政變”。

雅各賓派有3位傑出的領袖:丹東、馬拉、羅伯斯庇爾。丹東因為主張溫和革命,被羅伯斯庇爾處決了;馬拉則被吉倫特派的女特務暗殺;剩下惟一的領袖就是羅伯斯庇爾。革命力量的削弱給右派反革命勢力以可乘之機,終於在7月27日發生了“熱月政變”。

羅伯斯庇爾被押進監獄不到一個小時,即在當晚6點多種的時候,革命群眾的隊伍衝進了監獄,將羅伯斯庇爾接到市政廳。支持雅各賓派的群眾像歡迎凱旋的戰士一樣,高呼著口號:“羅伯斯庇爾萬歲!”“消滅賣國賊!”到了晚上8點多鍾,被捕的雅各賓派領袖們全部回到了市政廳。市政廳廣場上聚集了許多武裝的群眾。

如果這個時候羅伯斯庇爾馬上組織力量逮捕政變發動者,可能還有勝利的希望,但是他到午夜時分也沒有做出決定。群眾紛紛回家,羅伯斯庇爾最終坐失良機。

反革命力量很快組織起來了。半夜時分,反革命的武裝首領發出血腥的命令:“立即出發,要在天明之前把叛亂者的腦袋取下來!”7月28日淩晨2時,他們完成了對市政廳的包圍。一名憲兵首先衝了進去,一槍打中羅伯斯庇爾的下巴。滿臉鮮血的羅伯斯庇爾同他的22名戰友,又被押進了監獄。

當天,羅伯斯庇爾等人被送往斷頭台。羅伯斯庇爾頭上包著一塊血汙的布,但他仍然以莊嚴的眼光巡視著四周。下午5時整,羅伯斯庇爾和他的戰友們被押上斷頭台處決。

熱月政變結束了資產階級民主派——雅各賓派的革命專政,同時,也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逆轉。

曆史經驗與智慧:

改變曆史往往就在一瞬間,當斷必斷,可以在一次小小的轉折中把逆境變成順境,取得關鍵性的勝利,如果猶豫不決,錯過了就會全盤崩潰,一發不可收拾。羅伯斯庇爾的死本是可以避免的,但他自己延誤戰機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不能不令人歎息。

李淵太原起兵——自己做主,把握命運

曆史上不乏英雄人物,有的人抓住機會成就一代偉業,而有的人卻淪為階下囚,被曆史的滾滾潮流所淘汰。

隋朝的暴政導致天下民變四起,剛形成的統一局麵再次被群雄割據所打破。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擁兵自立。

李淵(566—635)本來是隋王朝的貴族,靠繼承祖上的爵位當上了唐國公。公元617年,隋煬帝派李淵到太原去當留守,鎮壓不斷爆發的農民起義。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他的幾個兒子中最有才能、最有膽識的一個。

李世民平時慷慨好客,喜歡結交天下豪傑。他眼見隋朝大勢已去,便立意幫助父親奪取天下。這時候有人在李淵管轄的地方起兵造反,李淵派兵抵抗,結果接連打了幾個敗仗。李世民抓住這個機會,勸李淵起兵反隋。李淵一聽嚇得要命,怎麼也不肯同意。

李世民說:“父親受皇上的委派,到這裏討伐反叛的人,可是造反的人越來越多,您怎麼鎮壓得住?再說隋煬帝猜忌心很重,如果您立了功,處境隻會更加危險。隻有起兵造反才是惟一的出路。”李淵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終於決定起兵。

當時,馬邑郡(今山西朔縣)人劉武周發動叛亂,李淵就以討伐劉武周為名,開始招兵買馬。這遭到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猜疑,他們都是隋煬帝楊廣的親信,對李淵頗有戒心。李淵則拉攏,利用他們身邊的人,掌握其動向,伺機除掉兩人。

一天早晨,李淵正在和王威、高君雅等議事時,有人說有密狀給李淵。李淵便讓他交上來,但來人卻不交,說要告的是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隻有李淵才能看。

李淵假裝吃驚地說:“怎麼會有這種事?”他將密狀接過來看後便對大家說:“王威、高君雅要勾結突厥入侵。”於是命人逮捕了他們兩人。

第二天,恰好有幾萬突厥兵圍攻太原,這更使人相信王、高二人勾結突厥確有其事。李淵趁機將兩人殺掉了。殺掉王威和高君雅之後,李淵便和將士緊密防守,對付突厥。他用計解了太原之圍,又寫信與突厥和好,消除了北方的威脅。

公元617年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正式起兵反隋。他在發布的檄文裏斥責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李淵還聲稱要廢掉昏君隋煬帝,然後擁立代王楊侑為帝。

曆史經驗與智慧:

在曆史的潮流中,無論何等的英雄人物都不可能逆曆史潮流而行,對抗曆史,因為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這不代表著人不能改變曆史,隻要把握自己的命運,抓住那一閃而逝的瞬間,同樣可以成為英雄人物,書寫曆史的輝煌。

洛克菲勒暴富——搶占先機,敢於冒險

財富是在機遇中提出來的,並搶在別人的麵前把它搶到手。它就是強者對財富的定義。

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個10億富翁。他從26歲踏上石油之路起,就開始了快速聚斂財富的曆程,並在不長的時間內完成了他的石油壟斷大業,使他登上財富之首的寶座。

洛克菲勒於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叫摩拉維亞的小鎮。他從小就很懂事,且對人際關係和對友誼的利害關係劃分得十分嚴格,這也是來自於父親對他的影響。可是他受父親最大的影響,是對金錢的認識和對任何人都不能輕易信任的理念,這恐怕也是他日後在經營中屢戰屢勝的原因之一。

16歲時,剛上高二的洛克菲勒退學到一家名叫休威·泰德的公司做一名會計。作為一個少年,他比較有心計,做事非常有條理和謹慎,工作期間,他專門準備了一個本,用來詳細記錄每天的收支情況。三年後,洛克菲勒就離開了那家公司而自立門戶了。他和一個名叫克拉克的英國人合夥開了一家穀物和牧草經紀公司,當時生意平平。

不久後,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洛克菲勒憑著他作為商人的天賦,嗅出了戰爭中食品和日用品將會短缺而升值的信息,於是趕緊提前買進大批量食品和日用品,不久果然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