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禁用工作個人技術的首席技術官們,都在冒險培養“影子IT”--當員工們使用自己的設備和軟件完成好任務時,這個問題就出現了。這不是新聞了:曾經有人潛入第一批個人電腦來查看辦公文件。不同的是,這次科技消費化運動的規模極其龐大。一旦沒監控到的話,他們的DIY精神可能導致企業重要數據的泄露,數字係統還可能對黑客大門敞開。
有一些辯論在討論其威脅程度的多少。2011年初,美國電信公司威瑞森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不少發生在2010年的企業數據侵犯事件。報告的結論稱:大多數事件都是由於公司服務器受到直接攻擊導致的,而不是來自於連接的移動設備。而且,許多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現在都有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電子設備內容的遠程清除(或“擦除”)能力,以及使用內置GPS係統的定位功能。絕大多數個人電腦都不可能擁有同樣的功能。而且,一些操作係統會有現成的加密功能,並為設備提供數據保護。這都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公司在追捧iPad。蘋果說過:美國100強的絕大多數公司既能夠買電子產品,也敢在上麵試驗。
然而,還是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威瑞森的報告預言了移動設備受到的威脅將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麥咖啡(McAfee,一家信息安全公司)2011年八月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手機“惡意軟件”--例如電腦病毒和“木馬”病毒,它們是用來進行中斷操作或偷竊數據的病毒程序--的數量在穩固上升。穀歌的安卓係統是相當受病毒“歡迎”的目標。
或許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員工自己。不少研究表明,盡管人們給轎車和房屋上鎖,但還是有許多人從來不保護自己移動設備。
很多首席技術官都意識到,取締辦公用的個人電子設備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有風險的。摩德路森說道:“我更寧願了解一種設備,然後在上麵添加合理的安全保護,而不是很傻很天真地掩耳盜鈴。”為了控製這些風險,一些企業都開始安裝來自軟件公司的係統了。這些軟件能讓IT部門管理大範圍的移動設備。它們可以探測連入企業網絡的多種電子產品,也能清除丟失連接的設備數據。“虛擬桌麵”是另一種比較流行的風險規避措施:它不僅可以讓人們使用設備,還能將數據存儲在由防火牆保護的遠程服務器上。
所有這一切都花費巨大。因此,在IT界有關於科技消費化能否省錢的大量辯論。摩德路森說,埃克森的員工掏錢購買的辦公用平板電腦總共價值多達425萬美元。來自信息安全公司趨勢科技的凱撒·加拉迪警告說,企業仍然需要考慮各種各樣電信網絡設備所產生的巨額管理成本。他說:“複雜性將催生一場噩夢。”
盡管IT改革非常昂貴,但它仍有投資的價值--而且不僅是因為它能將“影子IT”災難的風險降到最低。首先,當IT變成企業成功關鍵之時,那些追捧科技消費化的公司更容易吸引身為技術控的工作者們。這些人也能盡可能早地將與生意相關的個人技術革新告知老板。而且,他們也很可能更擅長於跟同樣身為技術控的客戶們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