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大多是集團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光明博士為此最近出版的《集團公司企業文化》一書對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央企業是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幹企業,是國有企業的排頭兵,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控製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方麵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央企業做強做大,既是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促進堅持以公有製為基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的需要,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個體體現。中央企業不僅要做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也要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代表。
最近,國資委的文件指出,企業文化的國際化要求我們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是對企業生產力發展的投入,也是對企業未來的投資。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上,要總體規劃,做出預算,統籌安排,分步實施,落實到位,不僅要加大員工的培訓力度,而且要加大硬件建設的力度,為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美國通用電氣每年用於企業文化員工培訓的費用達10億美元,而我們企業的培訓經費非常之少。我們的企業應當建立企業文化建設的專項基金。
2004年7月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專題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交流了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經濟,研究探討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有關問題,討論修改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於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中央企業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部署,動員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身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為進一步提升中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大中央企業而努力奮鬥。
我們必須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的內在要求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湧現出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根據2003年美國《財富》雜誌公布,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隻有11家,占2%;而美國有192家,占38%;歐盟150家,占30%;日本89家,占18%。我國中央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僅有中國電力、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等,且都是壟斷性企業,這與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應有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稱,而且在經營規模、盈利能力、創新能力、體製機製等方麵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差距很大。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央企業麵臨著國際跨國公司和國內其他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美國美蘭德公司和麥肯錫公司對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進行跟蹤考察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善於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借企業文化力,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實踐表明,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可以樹立形象,擴大市場影響,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企業隻有加快企業文化建設,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更多的企業躋身於世界一流企業行列。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要著眼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著眼於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人的全麵發展,體現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著眼於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