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國曆史名人養生長壽秘訣
鄧小平:看我穩坐“長壽之舟”
我今天的思維還不算老化,主要還是靠日常的運動,如散步、打拳、遊泳等;對問題、對事物多抱以坦然樂觀的心情;生活正常,調理得當;讀書,看報,打橋牌,看足球,逗小孩。
——鄧小平
健康的體魄是偉大功績的堅實後盾。一代偉人鄧小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和他擁有健康的身體是離不開的:75歲時,他還能健步登上黃山,80多歲能在大海中暢遊1個多小時。他享年93歲,那麼,鄧老是怎樣保健的呢?
鄧老講究飲食營養,主張食補不藥補。鄧小平身邊工作人員曾對他一日三餐做過記錄:早餐愛吃雞蛋、饅頭、稀飯、泡菜,午餐、晚餐常是兩素、一葷、一湯。他生活很有規律,每天7點鍾起床,到點就開飯,早餐7點半,午餐12點,晚餐6點半,而且不隨季節變化,幾十年一直如此。
除了請客,鄧小平從不主動向廚師點菜,也從不挑食。廚師做什麼,他就吃什麼,隻要營養平衡就行。他完全聽從保健醫生的意見。
鄧小平也有自己的飲食愛好。他是四川人,自然喜歡吃家鄉的風味菜肴,如回鍋肉、粉蒸肉、扣肉。自家製作的黴豆腐、醃胡蘿卜絲等小菜長年不斷。
在鄧小平家裏,還有個規矩:剩菜剩飯不許倒掉,而要做成燴菜、燴飯,下頓接著吃。
鄧小平一生節儉,從沒追求奢侈的飲食和中藥保養。從不盲目藥補;對於食譜的營養搭配,則完全聽從保健醫生的安排。
朱德:錚錚鐵骨鑄就長壽之路
自信揮戈能退日,江山依舊戰旗紅。
——朱德
戎馬一生,獻身革命,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朱德元帥,非常重視養生保健,得享90歲高齡。其健身養生方法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1.堅持鍛煉。他在長期革命鬥爭中,除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外,他還自編一套健身操,且從未間斷鍛煉。他愛打球,特別是籃球,在延安時期就常和戰士一起“搶”球。他喜歡爬山,住在北京時,周日必上山,暢遊萬年寺。他還是遊泳能手,89歲高齡時仍能下水暢遊。
2.勤懇工作。戰爭年代,朱德同誌領導人民軍隊南征北戰;建設時期他視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88歲高齡時還能登上艦艇去檢閱海軍將士。工作雖然很累,卻樂此不疲。忘我的工作加上有序的生活,造就了十分健壯的身體。
3.愛好廣泛,情趣高雅。他每年在外視察工作的同時,必去研究那裏的森林、土地、石林、岩洞、名刹、山川,也欣賞名畫、木雕。有時還在古刹與僧人談經論詩。他酷愛書法,字跡蒼勁有力。他喜歡下棋,常與彭德懷、陳毅等同誌切磋棋藝。
此外,他還十分愛好地方戲曲,如京劇、川劇等,有時還唱上幾句。他還研究《蘭花譜》《花經》等,並親自栽培花卉。
從朱老的養生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身心兼修是長壽的必選之路。
張學良:風吹浪打,難擾我好睡好眠
我一生有三愛,愛打麻將,愛說笑話,愛唱老歌。
——張學良
在91歲大壽的慶祝宴會上,張學良談笑風生地說:“我的長壽秘訣就是能睡,並且愛好運動。所以我今年雖已91歲,但身體健康狀況比去年90大壽時還好。”
睡眠是一種生理需要,是生命所必需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保持充沛精力、增強免疫力的重要保證。中國老話說:“會吃不如會睡,吃人參不如睡五更。”這說明充足、良好的睡眠有益於健康。
中醫學認為,一日之中,要法於陰陽,起居有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與日月共陰陽”。日出而作是白天應該清醒工作,日入而息是晚上應該睡覺休息,作息要符合自然規律。
白晝為陽,夜間屬陰,經過白天的各種活動,夜晚降臨,陽入於陰,陽衰陰盛,人需要休息,進入睡眠狀態。黎明時,陰氣漸盡,陽氣始盛。人的睡眠是由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和人體氣血陰陽變化所決定的。人的生命從其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終處於睡眠和覺醒有規律的交替過程中。因此,生命延續和存在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陰陽交替。
張學良經常說:“服藥千朝,不如夜獨宿。”意思是,多吃藥不如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睡覺。因為生命的過程離不開睡眠,適量的睡眠有利於健康長壽。
顧維鈞:百歲外交官的健康之道
我這一生就非常注意睡。我認為,要保證醒時的理性和工作效率,“睡”,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