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格局大變動 中國外交大作為(1 / 3)

國際格局大變動 中國外交大作為

特別關注

作者:陳須隆 蘇曉暉

2014年,國際關係結構性矛盾加劇並引發新危機新挑戰,大國博弈加劇。全球局勢中不確定因素上升,地區穩定遭遇嚴峻挑戰。然而,麵對複雜局麵,中國外交積極作為,因勢利導,中國的國際處境得以改善,並在國際事務中充分發揮中國特色大國作用。

國際格局演變遭遇“新常態”

發展中國家繼續集體崛起,西方實力相對下降,“南升北降”仍為大勢所趨,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美國“一超”地位動搖,對世界掌控力減弱,單邊黷武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去美元化、非美元化趨勢顯露,推動國際金融秩序重塑。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成為推動國際體係變革和加強全球治理的生力軍。

2014年,全球發展分化特點加劇。各國增長有高有低,政策有緊有鬆。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實現高增長而日歐增長率較低;美收緊貨幣,日歐繼續實施量寬政策。金磚國家中,中國和印度高速增長,而巴西和俄羅斯麵臨經濟滯脹、貨幣貶值、資金流出等困境,增速較低。多極化趨勢在發展的同時遭遇阻力。發展中國家整體增長盡管仍保持較高水平,但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南升北降”幅度收窄。

全球權力競爭發生複雜變化。權力的重心繼續由美國和歐洲轉向亞洲。與之相伴的是,國際關係進入不穩定時期,大國間競爭態勢加劇。美國的霸權統治將逐漸消退。美雖然仍將是強大的軍事大國,但伴隨著其他大國信心和影響的增長,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麵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製。一些國家和組織加入對地區和全球影響性競爭。同時應該看到,美國為保住其全球霸權地位,決意重振綜合國力,在推進頁岩氣革命的同時,力推“再工業化”,重視創新驅動,美國到2014年年底成立八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美國經濟有望步入中速增長。在外交上美國顯示出曆史性突破動向,在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壓力下,美國為充分運用“巧實力”,鼓勵古巴改革,宣布準備就恢複美古關係展開磋商。美國為保住其金融霸權地位,國會2014年再次未能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納入撥款法案。顯然,國際金融秩序重塑任重而道遠,最大阻力則來自美國。

另外,非國家行為體興起,其國際影響愈發不可忽視。2014年,“伊斯蘭國”異軍突起,攻城略地,打通地區國家邊界,嚴重威脅西亞北非穩定。該股勢力打亂了美國中東戰略調整的部署和節奏,迫使其改變政策著力點的順序,對美國總體戰略布局也構成牽製。“伊斯蘭國”損害伊朗、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大國和國際組織的利益,對南亞、中亞、外高加索、西非、東非等地區也產生溢出效應。

烏克蘭危機觸發

嚴重國際政治後果

以亞努科維奇政府宣布暫時中止與歐盟簽署聯係國協議和自貿區協定為導火索,以美歐為幕後黑手,以反對派走上街頭為燃點,烏克蘭危機一發不可收拾。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克裏米亞通過公投脫烏入俄,烏東南部陷入動蕩。烏政府試圖剿滅東南兩州親俄勢力,俄羅斯普京發起的明斯克停火協議未能止熄戰火燃燒。突如其來的馬航空難事件,給烏克蘭危機火上澆油。烏內戰打響的同時,俄烏博弈加劇,俄與西方鬥爭深化。

烏克蘭大選結果被美歐俄同時接受,但烏克蘭並未“中立化”。烏克蘭新政府與歐盟簽署聯係國協定加緊“入歐”,議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法案,決定放棄不結盟地位,邁出投向“北約”重要步伐。烏克蘭外交部長克利姆金說,放棄中立地位將表明烏克蘭向歐洲和西方靠攏的決心,“這將(讓我們)融入歐洲和歐洲—大西洋空間”。[1]俄羅斯麵臨艱難的“烏克蘭保衛戰”。

烏克蘭危機導致嚴重的地緣政治與國際秩序後果。俄與西方關係跌入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穀。烏危機標誌著美歐“雙東擴”引發的地緣戰略與安全矛盾總爆發,俄絕地反擊,俄西關係陷入長期衝突。西方對俄羅斯揮舞製裁大棒。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做出“不容勒索”、“予以反擊”等強硬表態。雙方圍繞烏克蘭問題展開擠壓與反擠壓、孤立與反孤立、製裁與反製裁鬥爭愈演愈烈。歐陸重新成為地緣政治較量前沿,再臨傳統安全風險,引發“新冷戰”乃至新熱戰憂患。俄複興遇阻,其主導的獨聯體一體化受挫。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係準則遭逢挑戰,西方在國際關係準則上的“雙重標準”凸現。

烏克蘭危機使美國一石多鳥,初達奪烏弱俄拉歐及重振北約之目的。歐聯美助烏抗俄的同時,力避自身利益受損,圖謀利用明斯克停火協議等緩和緊張局勢。日本不得不追隨美歐製裁俄羅斯,同時尋機拉俄。俄在烏局勢上與西方艱苦拉鋸,在國際戰略大棋局上則縱橫捭闔。一是加強東向戰略,提升中俄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二是在美國敏感縱深“亮肌肉”,戰略轟炸機、潛艇等“四麵出擊”,在中東、拉美、東北亞、極地、網絡等要地動作頻頻;三是設法利用歐美矛盾與立場差異,加強對歐接觸與談判。但俄因油價暴跌和西方製裁,經濟軟肋被擊中,正陷入金融與經濟危機,對俄構成嚴重挑戰。

烏克蘭危機還意味著,全球形成亞太、中東和歐洲三大地緣政治對抗並行推進、發展、相互影響的局麵,牽動國際戰略格局深刻演變。俄與西方關係嚴重惡化意味著,布熱津斯基等曾經鼓吹的將俄羅斯拉入西方陣營構築大西方的戰略設想破產,俄加入西方富國俱樂部並融入西方文明體係的追求遭受重挫,日本安倍政府則麵臨美俄二選一的難題,其拉俄對華的如意算盤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