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疾病防治小秘方(四)3-3
第十二章 其他護理
1、為了避免影響病人進食時情緒,一切不急需的治療和檢查在飯前半小時應停止,如打針、服藥等。
2、協助病人大小便,洗手,扶助老弱病人坐起後再就餐。飯前漱口,尤其是高熱病人,以除去口內異味。
3、應耐心的給自己不能進食的病人喂食,如為流質,可用小壺或麥管吸吮。食欲不好的病人,,要耐心說服、宣傳飲食營養對治療的作用,鼓勵其進食,同時要調換口味增進其食欲。
4、過度疲勞入睡的病人,可在睡後再吃飯,因這時更為需要的是睡眠而不是飲食。
5、飯菜要注意保溫,在冬天更應給病人吃熱菜熱飯。
6、必須嚴密消毒傳染病人用過的食具。
家庭病室
清潔
所謂清潔是對物品上的一切汙垢進行清除。將居室內物體排放整齊有序是家庭清潔中首先要做到的,同時要定期清掃,以保證清潔衛生。
1、地麵清潔:所用的清潔方式多根據地麵結構而決定,木地板地麵,每日用軟布擦一次,也可打蠟;鋪地毯地麵每日用吸塵器打掃1~2次,每周應掀起地毯清掃一次,還要防止地毯生蟲;大多數人為水泥地麵,每日用濕拖1~2次即可。
2、廚房清潔:由於長期受到煤氣和油煙熏蝕汙染,廚房是最容易藏汙納垢地方,廚房裏灶具、牆壁等,容易發生油垢積聚,鐵製品生鏽,必須對這些物品勤洗、勤擦。可用洗潔精、84消毒液等洗擦。砧板清潔非常重要,生、熟所用的砧板應分開,且每切一次菜後均應用水清洗,刷淨殘留物,切熟食時,應用洗潔精或84消毒液刷洗,用流動水衝洗幹淨後再用。砧板用後,應置於通風幹燥處。每次做飯前後均應用抹布擦洗灶台,以保持幹淨,同時每日也要對碗櫥進行擦抹。
3、家具清潔:可用濕布每天木製桌、椅塗擦1~2次,一些貴重物品清潔可按使用說明書進行保潔處理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
4、衛生間的清潔:首先空氣應保持流通,坐便器可用去汙粉進行刷洗,應每天清洗一次,如家庭成員少時,應用一次性可更換紙墊放在坐便器上。可用除臭劑或空氣清新劑噴灑去除衛生間的臭味。
消毒
通常所講的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物體上的病原微生物。當家庭成員有人患了傳染病,就應對病人居住的房間、用過物品以及排泄物進行消毒處理。
消毒可根據疾病傳播方式而選擇消毒的方法和措施。
1、消化道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等,可用福爾馬林熏蒸,用鋼或鐵鍋放在爐火上燒,用蒸氣殺滅病原體;也可以用漂白粉,加水溶解後對地麵進行噴灑消毒。
2、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可用食醋噴灑地麵或熏蒸,將醋50-lOOml加水3倍稀釋,用鋼或鐵鍋放在爐火上燒,其蒸汽對流感、流腦等病原體有殺滅作用,在熏蒸時要關緊門窗至少1小時。
滅菌
滅菌係指不含活菌的狀態,是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微生物繁殖體及芽胞。當家庭成員中有人患了傳染病以後,應對其居住房間、所用物品,包括被褥、床單、衣物甚至所讀書籍等病人接觸的所有物品,進行消毒和滅菌,有關滅菌方法:
1、物理消毒滅菌法。
常用的物理消毒滅菌有幹熱滅菌、濕熱滅菌和光照消毒三種方法:
⑴幹熱滅菌。一般微生物繁殖體,在幹燥狀態下80-100℃中經過1小時可被殺死,芽胞則需160℃經2小時才能殺死。應用幹熱滅菌必須提高溫度並適當延長時間,幹熱滅菌機製有,使菌體蛋白質變性;電解質濃縮引起中毒。幹熱滅菌法包括:
?焚燒法,用火焚燒,這是一種簡單迅速徹底有效的滅菌法,對物品的破壞性大,多用於耐高熱,已帶致病菌而又無保留價值的物件,如汙染的紙張,換藥敷料,尤其是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杆菌感染的創口,換下的敷料一定要焚燒,臉盆、浴盆,可先用清水洗淨擦幹,倒人95%酒精,點燃後慢慢燃燒,使其內麵全部被火燃燒到。
?燒灼法,在火焰上進行,適用於一些小的鐵製品。
?幹烤法,需要在幹烤箱中進行,主要限於玻璃器皿、磁器等。
(2)濕熱滅菌法。是最常用的滅菌法,效果較好。在同一溫度下濕熱殺菌效果優於幹熱,其原因有三:濕熱中菌體吸收水分,蛋白質較易凝固;濕熱由於空氣和水蒸氣的作用,導熱快,穿透力強,能透入菌體使菌體胞膜膨脹破裂原漿流出,受熱凝固變性;同時蒸氣具有潛熱,能迅速提高滅菌物品的溫度,加強滅菌效果。
因此,濕熱滅菌所需要的溫度低,時間短。一般微生物繁殖體在濕熱56-60℃經30-60分鍾即可死亡,在100℃濕熱環境中迅速死亡。但芽胞需1-3小時方可殺滅,在121.5℃的高壓蒸氣中經15-30分鍾即可死亡。
濕熱滅菌的具體方法有煮沸和高壓蒸氣滅菌法兩種:
?煮沸滅菌法。是一種非常經濟方便而且常用的滅菌方法,把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鍾,即可殺死細菌繁殖體,殺滅芽胞需1-3小時。此法用於不怕潮濕耐高溫的物品,如搪瓷、金屬、玻璃、橡膠類等。若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配成1%-2%濃度時,沸點可達105℃,可促進細菌芽胞的破壞,增強殺菌作用,又可防止金屬器械生鏽。
此法使用時要注意幾點:①.先將物品刷洗幹淨,去掉油漬、膿血,以免影響滅菌效果;
②必須將物品完全浸沒在水中,有蓋物品應打開使其內麵能與水接觸,大小相同的碗、碟、
杯子、盆等均不能重疊,必須隔開,使水能在兩物之間流動,以保證殺菌效果;③水沸後開始計時;玻璃類物品應從冷水或溫水時放人,並用紗布包好,以免突然高熱或相互撞擊而破裂;④橡膠類物品應用紗布包裹,待水沸後放入煮沸,時間一到及時取出,以免時間過長橡膠變軟,甚至粘連。
?高壓蒸氣滅菌。是利用高熱高壓釋放的潛熱進行滅菌,是一種最有效而可靠的滅菌方法。家庭可用高壓鍋進行高壓蒸氣滅菌。通常在1.05kg/cm2的壓力下,濕度達121.3℃,維持15-30分鍾,可殺死包括芽孢在內的所有微生物。
(3)光照消毒滅菌法。所謂光照消毒滅菌主要是利用紫外線照射,使菌體蛋白發生光解,變性,菌體內的氨基酸、核酸、酶遭到破壞而死亡,同時,紫外線通過空氣時,使空氣中的氧氣電離產生臭氧,加強了殺菌作用。它隻適用於空氣和物體表麵的消毒。
光照消毒滅菌法具體方法有日光曝曬法和紫外線燈照射法兩種:
?日光曝曬法。日光是一種有效的天然殺菌方法,由於其熱、幹燥和紫外線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殺菌力。多用於一般被褥、床墊、毛毯、衣服等。曝曬時把物品直接放在日光下曝曬,每隔2小時翻動一次,使各麵均同日光接觸,一般日光直接曝曬6小時可達到消毒目的。但冬季日光弱,濕度大,其消毒滅菌作用減弱。
?紫外線燈照射法。紫外線燈是人工製造的低壓汞的石英氣燈,將水銀裝入石英玻璃管內,通電後,水銀氣化放出紫外線。紫外線的殺菌作用與其波長有關,通常波重工業240-280nm者有殺菌作用。其中以240nm最強,這與細菌DNA吸收光譜範圍相一致。
紫外線照射多用於空氣及物體表麵消毒。用於空氣消毒,有效距離不超過2米。時間30-60分鍾,消毒物品時在25-60厘米距離下,照射20-30分鍾。從燈亮5-7分鍾後開始計時。
紫外線燈多為醫療機構使用,家庭有條件者也可安裝,但須注意以下幾點:①由於紫外線的穿透性差,故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擋,應攤開或掛起,經常翻動,使之在直光下照射,如病人讀過的書籍,玩具等。②照射前應清除物上灰塵,因紫外線易被灰塵微粒吸收,影響其消毒殺菌作用。③保護眼睛及皮膚:臥床病人要戴墨色眼鏡或用布單遮蓋,以免引起眼炎及皮膚紅斑。
2、化學滅菌法。
所謂化學滅菌法是指利用化學藥物殺死或抑製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作用機製是通過化學藥物滲透細菌體內,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幹擾細菌酶的活性,抑製細菌代謝和生長,或者破壞細菌膜的結構,改變其滲透性,破壞其生理功能等,從而達到消毒滅菌作用。其消毒的程度與消毒劑的濃度和作用時間、溫度的高低等有關。常用化學藥物及消毒滅菌方法有:
(1)浸泡法。浸泡法是化學消毒滅菌常用的方法,將被消毒滅菌物清潔後,完全淹沒在浸泡液中,浸泡時間的長短常根據物品和消毒液的性質、濃度來決定。常用0.5%-2%碘酊,70%酒精,0.02%、0.5%洗必太,0.1%-0.2%新潔爾滅,或0。2%-2%過氧乙酸等。如用70%酒精浸泡刀、剪須30分鍾,方可達到消毒滅菌效果。注意浸泡多為揮發性液體,為保證其濃度達到消毒滅菌效果,浸泡時應加蓋,同時浸泡後的物品在使用前應用無菌生理鹽水或蒸餾水衝淨,以免消毒液被稀釋。
(2)噴霧法。主要利用噴霧器使消毒滅菌劑變為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或物體表麵進行消毒滅菌,主要用於牆壁、地麵、房屋內不宜搬動櫥櫃表麵等。常用每平方米lOOml,0.5%-0.3%氯妥溶液,再加入等量促進劑(如氯化銨、滾酸銨等)進行噴灑消毒滅菌。
(3)熏蒸法。熏蒸法是指利用消毒劑加熱後蒸發出的氣體進行消毒滅菌的方法。常用試劑有純乳酸和食醋,還可以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滅菌。適用於室內物品及空氣,或不能煮、不能浸泡的物品,如傳染病人使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滅菌。
(4)擦拭法。選用對人體無毒性或毒性小的廣譜滅菌劑,既能溶於水,且穿透力強,無明顯氣味和刺激性。常用0.3%-3%漂白粉澄清液,擦拭牆壁、桌椅、板凳、地板等。
病室環境
家庭中的病室也要同醫院的病房一樣,必須清潔、整齊、舒適、安靜、安全才有利於病人的休養。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治療方案進行室內環境改善,使它對病人康複更加有利。
1、室內溫度。一般室溫以18~20℃為最適宜。但舒適的溫度要因年齡、習慣、健康狀況、文化而不同,但更要依據所患病情的需要而定。對老年病人或嬰兒應適當提高室溫,對高熱病人則應當降低室溫。酷熱的夏日在高熱病人的臥室,可置冰塊或冷水,用風扇向冰塊處吹,促使其融化,吸收熱量,以降室溫。冬季床上可用熱水袋,室內可用火爐。但用熱水袋要防止燙傷病人;用火爐則需裝置煙囪,以防煤氣中毒。
2、室內濕度。一般室內濕度以50-60%為宜。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支氣管炎時濕度需要約為80%,因為咳嗽、呼吸變快使液體丟失多。而支氣管哮喘病人的適宜濕度為10%-20%,過高可增加發病次數。冬季空氣幹燥,可在火爐上可放一壺水,增加空氣濕度。
3、室內空氣。良好通氣的環境能夠使病人感覺舒暢,而汙穢的空氣則使病人產生不適的感覺,甚至危害病人,影響痊愈。因為人體需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夠使人精神煥發。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便積聚,氧氣就會相對缺乏,同時,病人呼出的汙穢的氣體,排泄物的臭味都會堆積起來,這樣會影響病人情緒和疾病的恢複。因此必須定期打開病室窗戶,流通空氣,夏天使用風扇時需注意勿使病人長時間直接吹風,以免受涼。在病室內陪伴或探望的人,不應吸煙,以免汙濁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