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資源,因為越是敵人和仇人,可學的東西才越多。對方要消滅你,一定是傾巢而出,精銳畢現。在他們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候,也就是傳授你最多招數的時候。那種對競爭對手動輒咬牙切齒,不肯相互幫助,深知不惜背後使絆的人,隻是一種街頭混混的鬥法,不可能有什麼大出息。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說:“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大量的勇氣。”善待你的對手,方盡顯品格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對手是什麼?如果說,你是一匹賽馬,那麼對手就是逐鹿場上的另一些賽馬;如果說,你是一對拳擊手套的一隻,那麼對手就是另一隻;如果說,你是一枚硬幣的一麵,那麼對手就是硬幣的另一麵。你貶低了硬幣的另一麵,等於整枚硬幣失去了平衡和美感,顯然,其硬幣的威力也無從發揮。
劉軍去一家著名的軟件公司求職,順利地通過了第一輪測試,成了10位入圍者之一。第二輪測試內容很簡單:讓每位入圍者按要求設計一件作品,並當眾展示,讓另外9人打分,寫出相關的評語。
劉軍在評分時,對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懷著複雜的心情給他們打了高分,並寫下了讚語。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選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賞的那三人中隻有一位入選!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該軟件公司經理的一番話使他翻然醒悟。經理說:“入圍的10個人可以說都是佼佼者,專業水平都較高,這固然是重要的方麵,但公司更為關注的是,入圍者在相互評價中,是否能彼此欣賞。因為,庸才自以為是,看不見別人的長處,若對對方視而不見,那就顯得心胸太狹隘了,從嚴格意義來說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幾位雖然專業水平不錯,但遺憾的是他們缺乏欣賞對手的眼光,而這點較專業水平其實更重要。”麵臨時下就業日趨激烈的競爭,能否具有欣賞別人的眼光和接納別人的胸襟,是非常重要的。隻有有了這樣的眼光,才能取長補短,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徐超來到某大型國有企業後,他在寫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熱情,因為這是徐超從小到大的至愛。幾個月後,徐超的名字終於上了報,一時間徐超成了單位的“名人”。從那以後,大大小小的會議上經常能聽到領導的表揚,走在路上時時能感覺到同事羨慕的目光,就連機關寫材料也叫徐超去幫忙。可好景不長,徐超有了一個競爭對手。
徐超單位新來了一名中文係高材生,他的寫作水平很高,聽說畢業前已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同事們一有空就圍在他的身邊問這問那。看到這些昔日屬於自己的禮遇被別人硬生生地奪走,往日趾高氣揚的徐超,心裏充滿了嫉妒和怨恨。那時,徐超常常默念“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品嚐著其中飽含的不甘與無奈。失意的徐超,開始有意無意說他一些壞話,貶低他的寫作水平。最初,同事們將信將疑,與他疏遠了一些。可沒多久,他的作品頻頻見報,大夥兒投向徐超的眼神似乎變了,甚至對徐超敬而遠之。徐超愈發痛苦,怎麼就敗給一個初出茅廬、年齡比徐超小的對手呢?不!不能接受!拚盡全力也一定要打敗他!可再努力也還是不盡如人意,自己的基礎確實不行。想來想去,最後徐超有了一個主意……
一天中午,徐超找到了自己的對手小李。當徐超說明來意後,他並沒有以勝者自居,而是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徐超,並毫無保留地將他的寫作經驗和心得講給徐超聽,逐字逐句修改徐超的稿子。以後的日子裏,每當徐超遇到寫作上的難題向他求教時,他都不厭其煩地與徐超探討、切磋,並為徐超指出問題和注意事項。隨著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徐超的稿件見報率節節攀升,眼看要趕上他了。就在不久前上級組織的一次經驗彙報會上,徐超和小李這兩個昔日的“對手”聯袂撰寫的材料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為單位爭得了榮譽。可這時,徐超終於受不了內心愧疚的煎熬,將自己的初衷——打敗他——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出乎意料,小李什麼也沒說就原諒了徐超。徐超說今後再也不把他當對手了,可小李說不,如果不是徐超把他作為對手,又怎能激勵自己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呢?
聽了他的話,有些吃驚的徐超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
隻有看到了對手長處的人,才能真正展開對彼此都有益的競爭。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隻有像李雲龍和楚雲飛那樣懂得欣賞對手的長處,才能在高手過招中看到自己的短處,在團隊合作中形成長短互補優勢,在競爭並合作的氛圍中更快速度地奔向成功。
“不扔下任何一個兄弟”:助人等於助己
李雲龍率部剛衝出阪田聯隊的包圍,一聽說一營長張大彪沒能突圍,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就上來了:“咱新一團自打成立那天起,就沒扔下過自己的弟兄!”他立刻抱著把機槍、帶隊殺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