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以一人之力,敵萬夫之勇,可謂是英雄啊,可惜剛愎自用,自大自傲,讓人惋惜!"
"劉邦,漢高祖,小人形象,小人不可惹,小人不可辱,小人不可信,手提三尺劍打天下,還贏得了江山,成了社稷之主。"陳數對著講台一陣亂噴,對著三國這一段厲史可不陌生,三國誌,三國戰紀,英雄殺,閑的時候可有沒少玩,對著這三國還是有認識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在陳數的描寫刻畫中兩個英雄的畫麵逐漸浮現---
"如果把項羽比作一個創業者,我覺得劉邦更是一個守業者。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項羽,我用莽直;他神武而不夠英明,他也許是真正的英雄,不像劉邦那樣陰險狡詐,雖然項羽最終失敗了,也許是他的那種氣節讓後人敬仰,而劉邦卻憑借他的小聰明贏得了天下,但是在世人眼中,贏了就是贏了,曆史總是由成功者來書寫的。"
陳數咳了咳,微微濕潤了有些發甘的嘴吧,然後又說道"就像楚漢爭霸一樣,戰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在戰鬥中,劉邦做到了與時俱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狀態,而項羽卻一直都未有過大的變化。在不斷接觸到新事物的同時,前途位置的情況之下,我們更應該適時的調整自己的狀態,認清自己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在這一點上劉邦比項羽強。這也就決定了劉邦的政策是一種積極地政策,相反,項羽有時候則一意孤行,不願聽取他人的意見。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這正是劉邦和項羽的一個側麵對照。"
陳數又對著講台下的又擴說了起來,陳數講課總是這樣,總喜歡跑題,總是喜歡多加點什麼,麵對著群學校,他知道初中時期,是一個人一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時期。什麼校園暴力,什麼校園欺淩,什麼早戀,這都是奠定一個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但一旦你開始懂事,並且你開始自己獨立思考和決定問題的時候,你可能覺得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所以陳數總喜歡這樣說一點什麼,誰知道會起什麼作用,但是陳數總會這樣多說的,美名——"師說"
"師說"是陳數用的一本曆史教材,陳數總喜歡瞎起名字,就和陳數一樣迷瞪 "從西漢講到,項羽劉邦自己的性格,劉邦的大局觀強,項羽弱,講到不要讓仇恨影響你的判斷力。亂七八糟的,不知所謂,但是結構條例很清楚,每一段的分的清楚,什麼中心思想,人物概括弄的明明白白的,畢竟老教師了嗎!
"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項羽,那個我們心中永遠的戰神,讓後人敬仰,而卻失去了天下,那段讓我痛心的故事,細細分析,也就明白了,那是一種必然,麵對問題我們要有進步的理念,多贏永遠是事物發展和前進的方向。這段故事留給後人的,是一種永遠的紀念!"
不知所雲,陳數那大跳躍思維,又講道項羽了,不過陳數終於結束了他本堂的課,但是他沒收拾東西回辦公室。一次上兩節,他還有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