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在1986年見報後,在巴西和紐約都成了頭條新聞。世界上管理最好的銀行怎麼會九年沒有發現這個醜聞?據說格鮑爾相信一個正在對付數十億美元債務的銀行是不會去注意區區幾百萬美元的。這個醜聞被披露後,摩根銀行處於十分難堪的境地,其罪過不是無能,就是共謀。摩根銀行把格鮑爾描繪成唯一的罪犯,發誓說最後沒有一個客戶損失一分錢。摩根銀行發言人宣布說:"我們經過調查以後確信,錯誤的責任在於一個人。……我們認為指責其他人是不公正的。"18格鮑爾的話題很快地在華爾街23號成為禁忌。到現在摩根官員仍然感到難以提到他的名字,總是說"那個家夥",似乎對他從來不太了解。

格鮑爾對他的指控沒有反駁。為了避免侵吞的汙名,他承認犯有銀行欺詐、逃稅和竄改賬單的罪行。因為他報了幾份假稅單——有一年他的應稅收入達到100萬美元以上,可是他隻報了21000美元——他應向稅務署繳納數百萬美元的欠交稅款和罰款。他也向摩根銀行償還了800萬美元的本金和利息。他精明的律師斯坦利·阿金轉彎抹角地提到外逃資本,暗示格鮑爾可能得到授權使用巴西的錢:"這種授權是以異常的、拜占庭式的關係為前提的,而這種關係在於銀行家和外逃資本家之間很普遍。"19如此無拘束的言談使摩根非常緊張,迫切想把此事了結。

1987年2月,悔恨的托尼·格鮑爾身穿藍色的細條紋西服,站在羅伯特·斯威特法官麵前接受審判。法官看到格鮑爾對生活表現出一種虛幻的狂想,代表了時代的貪婪。他對格鮑爾說:"你確實是一個魔鬼,銀行世界裏墮落的天使。雖然你在你的行業中已經達到了高峰,你有王子般豐厚的收入,但是你卻像國王一樣花錢。"20格鮑爾被判了三年半徒刑,但是實際隻服刑了一半時間。

格鮑爾事件在摩根銀行遺留下了很多矛盾,影響了許多人的前途。大約有五六個高級管理人員被調動工作。非常可悲的結局是,為在摩根就業而感到無比自豪的托尼·格鮑爾最終使這個銀行蒙受了恥辱。

━本章參考文獻━

1.《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1975年11月3日。

2.同上。

3.作者和布魯斯·布拉肯裏奇的訪談。

4.同上。

5.《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1976年10月10日。

6.同上,1979年3月。

7.作者和沃爾特·佩奇的訪談。

8.作者和布魯斯·布拉肯裏奇的訪談。

9.《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1983年8月30日。

10.作者和蓋伊·亨特洛茲的訪談。

11.《時代周刊》(Time),1983年1月10日。

12.《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1986年6月2日。

13.作者和安東尼·所羅門的訪談。

14.朗佩:《在密室之中》(Behind Closed Doors),第176頁。

15.《財富》(Fortune),1982年11月1日。

16.《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1983年10月3日。

17.劉易·普雷斯頓:在J.P.摩根公司年會上的發言,1989年4月12日。

18.《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1986年10月10日。

19.《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86年10月9日。

20.《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1987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