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希爾是華爾街80年代橫衝直撞、拳打腳踢作風的化身,他在鬥爭中非常活躍,真不知他哪來的精力能通宵地進行討價還價。他生就一副在金融領域爭鬥的身板。一位前合夥人說:"鮑勃腦子很靈,而且對別人的心情漠然置之。他根本不重視別人的想法,也不需要同事接受或認可,他隻是我行我素。他做事很合理,而且精力集中。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有一副阿爾·卡普的漫畫,上麵是無畏的福斯迪克,渾身都是彈孔,標題是"隻傷了點皮"。鮑勃認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格林希爾曾被稱作"太上武士",他所具有的素質使他成為難以擊敗的談判能手,但同時也是個難以相處的人。另一位前合夥人評論道:"鮑勃知道自己很優秀,所以與顧客談話時總是盛氣淩人。盡管如此,首席執行官不能不用最優秀的人才,所以他們隻能容忍他,因為他太優秀了。"格林希爾是摩根少有的人物,在公眾的眼裏與眾不同。交易性銀行業需要大搞公關,正如關係銀行業需要秘密一樣。摩根的衣著風格是平淡而深沉的,而格林希爾卻常穿著印有美鈔圖案的背帶褲(哈羅德·斯坦利看了肯定會大驚失色的!)。他更像是個突擊隊員,而不是個從前飲馬蒂尼酒的摩根銀行家。他是個足智多謀、行動果敢的人物。一次,他在沙特阿拉伯誤了航班,僅僅因為他和其他兩位合夥人要去沙特另一城市參加晚宴,他就租用了架私人飛機。格林希爾不喜歡打網球或高爾夫,而喜愛那些能夠考驗忍耐力的個人運動。每天早晨,他都在其坐落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住宅附近跑步。此外,他還是一個摩托車迷。有一次在度假時,一架飛機在無人區內把他和幾個去劃獨木舟的同伴一起丟進了北極圈內的一條冰河。一個多月之後,這位飛行員與這些荒野探險者在500英裏之遙的大西洋會合了。格林希爾的接管活動就像是這樣的假期。正如一個朋友告訴作家戴維·哈伯斯塔姆的那樣:"鮑勃把這些較量看作是衝繩島上的微型戰鬥。"32格林希爾欣賞公司間較量的一個新的豪言壯語:"了解一個首席執行官是否好鬥是很重要的。你要看到人們被撕去外皮後露出的本來麵目。"33曾因悠閑和高雅而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銀行世界,如今已變成了一個身穿細條子西服的格鬥手的競技場。

1974年格林希爾擔任"大元帥",組織了摩根士丹利的第一次敵意收購活動——加拿大鎳礦企業英科公司以股票操縱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商——蓄電池公司。這並不是華爾街曆史上第一次非自願的收購活動。愛德華·哈裏曼1901年囤積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活動不叫蓄謀控股投資,那又叫什麼呢?但摩根士丹利經管這項業務使華爾街大為震驚,因為英科是一家保守的藍籌公司,而摩根士丹利則是紳士銀行家準則的正式捍衛者。

老摩根財團長期控製著采礦業,它一直對下列公司提供融資:英——美礦業公司、肯尼科特、阿諾康達、紐蒙特礦業公司、費爾普斯——道奇和德克薩斯海灣硫磺公司。英科公司的情況代表了摩根士丹利成熟的礦業客戶所麵臨的困境。20世紀50年代,這家加拿大公司出人意料地控製了西方鎳產量的85%。到了70年代,它的壟斷地位逐漸下降。在鎳和銅價格波動的衝擊下,公司管理當局決定增加業務種類。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後,英科公司對費城蓄電池公司發生了興趣,欲罷不能。有這樣一種謠傳說,電車用的是蓄電池公司的電池,電池裏用的是英科公司的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