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展巴黎業務外,新開發的歐洲市場為摩根各銀行擴展與梵蒂岡的關係提供了機會。50年代,梵蒂岡在紐約的資金幾乎全部由J.P.摩根的信托部管理,梵蒂岡在倫敦的資金則幾乎全部受摩根建富的監管。50年代末,貝爾納迪諾·諾加拉退休了。他神秘莫測,威力無窮,是"羅馬教皇特別行政署"的創始人。諾加拉的退休使摩根財團失去了它最重要的羅馬教皇同盟軍。為了加固這一關係,1963年摩根擔保銀行、摩根建富和摩根士丹利與梵蒂岡一起組建了一個名為"歐美利堅"的羅馬投資銀行。60年代,梵蒂岡資金充裕,富有金融創新精神,它控製著在華盛頓建造的水門飯店的羅馬房地產公司。"歐美利堅"是意大利第一家美式投資銀行。
這項新的業務由尼古拉·凱奧拉博士負責,他父親戰前曾主管梵蒂岡貿易部門,而他本人在梵蒂岡城長大。40年代末,他在諾加拉手下當一名低級的股票分析員,而後得到了意大利銀行的一項獎學金,於50年代初在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公司當學徒。60年代初,當凱奧拉訪問羅馬的時候,梵蒂岡就表示有興趣與摩根財團共同擁有一家投資銀行。凱奧拉回到美國後就開始準備合作方案。摩根擔保銀行和摩根建富公司立即抓住這一機遇,而摩根士丹利那時對外部世界持一種奇怪的偏狹和夜郎自大的態度,非常勉強地加入這一新銀行。在凱奧拉奔赴羅馬的前夕,哈裏·摩根召見了他並對他說:"記住。我們花了漫長的時間建立自己的聲譽,現在就在你手裏。"41新銀行股權的三分之一屬梵蒂岡,三分之一屬摩根財團,餘下的部分在意大利各銀行中分配。誠然,歐美利堅銀行主要為梵蒂岡服務,但它的確是第一流的大銀行,是歐洲市場的開拓者。盡管它位於羅馬,它卻做美元融資,從而向萬能的梅地奧銀行在意大利投資銀行界的壟斷地位發起挑戰。直至1971年,這家銀行一直盈利,可是在這一年,由於與摩根財團蓬勃興起的巴黎業務之間產生衝突,所以摩根財團自動引退了。
與此同時,在巴黎的摩根股份有限公司的開張似乎極為順利。1963年2月,這家銀行為德國最大的擁有23家百貨商店的郵購公司——內克曼公司發行歐洲股權股票。在將公司變為上市公司時,創始人約瑟夫·內克曼想擁有多數股份。弗裏德裏希·弗利克這個可能是德國最富有的人、鋼鐵世家和一個已定罪的戰爭罪犯的後裔,有意出售他的內克曼股份。內克曼擔心這些股份會落入德國銀行之手,因為德國銀行是可以擁有工業股份的。內克曼尤其想繞過德意誌銀行這家操縱了整個工業王國的德國第一大銀行。他傾向於全球辛迪加,而隻分給德國一小部分股份。
對摩根的巴黎新分行而言,內克曼股票的發行似乎是大獲全勝。摩根買進3000萬美元的股份,然後轉售給比利時、瑞士和荷蘭的銀行。在倫敦,摩根建富牽頭組織了一大批購買股份的群體,股票直線上升至溢價。當時摩根巴黎分行的一位叫埃文·加爾布雷斯的人說:"這是第一次在國際範圍銷售的股票。人們認識到我們可以在國際範圍進行分銷。"42但是,當時也出現了發生麻煩的跡象。摩根財團發出售股電傳後德國銀行不做反應。當德意誌銀行抱怨股票在德國境外發行的時候,加爾布雷斯說摩根財團隻注重客戶的意願。他並不完全了解他自己引發的憤慨的深度,也不完全了解自己是如何深深地觸犯了傳統。德意誌銀行會伺機等待,以極富戲劇性的方式打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