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森豪威爾連任期間,摩根銀行與白宮交往甚密。1956年3月初,艾克在斟酌是否讓理查德·尼克鬆繼續當副總統。當時謠言四起,盛傳他要罷免尼克鬆,尼克鬆也準備宣告退休。艾森豪威爾把此事列為"男士晚宴"的一項議題,並邀請喬治·惠特尼參加。惠特尼建議艾克選擇克裏斯琴·赫脫為搭檔,他比尼克鬆年紀大且閱曆豐富。在後來的一封信中,他又說,尼克鬆可以進一步修煉,將來當個共和黨的高層領導人——這是很圓滑地讓尼克鬆靠邊站的策略。總統在他標有"私信、保密"字樣的回信中對這一提議予以認同,但又無可奈何地加了一句:"(政治家們的)態度似乎是采取目前最順應民意的措施。"9亨利·亞曆山大在白宮十分受歡迎,新聞界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艾克的銀行家"。盡管亞曆山大是摩根曆史上最注重國內業務的董事長——他在20年代國外貸款熱之後才加入摩根,而且從未在國外生活過,但是他把摩根和英國認同的形象完全國際化了。這在蘇伊士運河事件期間特別明顯。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理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第二天,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爵士通知艾森豪威爾,英國正在起草應急軍事計劃以收回運河。11月初,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入侵了埃及,這使艾森豪威爾和他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感到非常震驚。
蘇伊士事件使大西洋聯盟四分五裂,摩根財團為此大傷腦筋,並力圖挽回美國對英國的支持。12月7日,亨利·亞曆山大以少有的雄辯口才在芝加哥企業家俱樂部發表演說,把納賽爾描繪成一個"攪亂阿拉伯世界的吞吐火焰、口念咒語的惡魔"。他還強調蘇聯企圖通過與納賽爾聯合控製中東石油,以達到扼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目的。亞曆山大建議:美國以往曾將其保護範圍擴大到雅典、土耳其和遠東,現如今在中東也可以推行這種做法。在結束演講的時候,他力主美國與大英帝國、法國恢複"對話關係"。他說:"我們必須維護我們的聯盟,他們是我們防禦的核心力量,是阻擋共產主義洪流的閘門。"10喬治·惠特尼向來克製自己,不去利用他與艾森豪威爾的關係,這種謙卑的態度提高了他的可信度。但是,1956年12月26日,他一反常態,給艾克寫了一封嚴肅的信,直截了當地建議對納賽爾采取更嚴厲的措施。
到一定的時候,必須要有人明確告訴他(納賽爾)如何以特定的方式下台,並承擔由此可能引起的風險。很可能你已經這麼做了;如果還沒有做,我覺得你肯定會做的。如果不采取行動,風險將日趨嚴重。這不僅使西歐金融處於窘迫之地,而且使西方大國名譽受到損害,後者於我來說是最不利的反響。我想,不用說在許多亞洲人和非洲人的心目中美國的地位是改善了,但我覺得實現這一目標讓西方世界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價。11艾森豪威爾把此信給杜勒斯看,杜勒斯對惠特尼十分了解。這位國務卿提醒艾森豪威爾,摩根銀行是英國政府的財政代理,並指出惠特尼的消息來源是"有些偏向性的"。12艾克回避了惠特尼信中的問題。在回信中,他告訴惠特尼,聽說由於英、法在蘇伊士事件中未能獲勝,安東尼·艾登已經辭職。然後他突然轉而打趣和開玩笑。
與20世紀20年代不同,摩根目前在白宮的影響力與它那為數不多的資金極不相稱。50年代,摩根似乎萎縮了,也許這僅僅是因為它的對手迅速壯大。它必須拚湊一些銀團才能向例如法國這樣的大客戶提供服務。但是,亞曆山大仍然對分行業務和銀行合並的熱潮置若罔聞。由於老朽而尊貴的老銀行紛紛被窮凶極惡的零售巨商吃掉,老華爾街漸漸消失了。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即皮爾龐特的好朋友喬治·貝克的銀行——就是這種情勢的一個例證。由於不願意硬拉生意,而要求客戶自願上門,這家銀行就像一個絮絮叨叨的老富婆一樣,很體麵地死去——被國民城市銀行收購了。大通銀行遭到摩根財團冷遇以後接管了敵意的曼哈頓銀行;化學銀行收購了紐約信托銀行;此後製造商信托銀行又與漢諾威銀行合二為一。紐約三分之一以上的銀行銷聲匿跡了。隻有合並,這些銀行的規模才能擴展,與其多國客戶的規模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