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皮爾龐特的年收入已達50萬美元之巨,而摩根王國的權力重心,也漸漸由倫敦移至紐約。為彰明其財力已不可與從前同日而語,皮爾龐特與範妮賣掉了他們在東四十街上的豪宅,而新購入了從前為伊薩克·費爾普斯(費爾普斯——道奇公司)所有的一座褐色沙石築成的豪門巨製。新的府邸位於麥迪遜大街219號,與三十六街的東北角相交,仍然是在曼哈頓的默裏山莊居民區之中。此處較少城市喧囂,臨窗亦可眺望東河清波。當時的風尚是沉湎於奢侈逸樂,一般商賈巨富皆深陷於風靡一時的聲色犬馬的享樂與鋪張之中。相形之下,摩根家族的這所新府則顯得雍容華貴,但又不過度地精雕細琢,繁複瑣碎。大門側翼擎著古希臘愛奧尼亞風格的廊柱;一座凸窗俯瞰著麥迪遜大街。房間裏擺設著莊重的木製家具,小古董點綴其間。明朗寬敞的書房中,四壁鑲著聖多明各的紅木嵌板,正中設著皮爾龐特巨大的書桌,那氣勢仿佛是將書房變做了一家商人銀行合夥人的辦公室。房間裏的森嚴氣氛如此幽晦黯淡,以至於那一班12個人組成的仆役隊伍將它稱做"黑色書房"。1這座摩根豪宅的一個新奇特點是它使用了電,而在整個紐約,這是第一個以電照明的私人住所。皮爾龐特對於這種新開發的能源產生興趣,源自一樁生意往來。1878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從包括摩根公司合作夥伴在內的一些財閥處獲得一筆資金,創建了他自己的"愛迪生電業照明公司"。然而不幸的是,發電機地獄般的轟鳴聲成為騷擾摩根眾鄰居的禍根。那時,在繁華的商業區,德雷克塞爾——摩根主持愛迪生公司早期的業務會議。1882年,此處成為華爾街上第一處從愛迪生名下的發電站獲取電力的辦公室。當時的發電站位於珍珠街上。愛迪生本人身著阿爾伯特王子式的禮服,出席了初次向華爾街23號輸送電力的儀典,他一直在摩根銀行中設私人賬戶。

遷居默裏山莊這一決定,明白無誤地向世人表明了摩根家族對時下暴富的"新貴"們的那種不屑一顧的鄙夷態度。當他們選擇新居所處的鄰裏環境時,所謂"高雅"已經轉向非商業區。沿著第五大道,盡皆是好大喜功的商業巨子們所建的俗麗的宮殿,其建築式樣無非是對歐式城堡風格的剽竊。貫穿於整個第五十一到第五十二大街的,是威廉·亨利·範德比爾特那龐大然而笨拙粗俗的巨宅。聳立於第五十七與第五十八大街之間的,是威廉·亨利·範德比爾特的兒子——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二世所建的另一座高堂大殿。此處基址目前已易主於貝格多夫·古德曼名下。

馬修·約瑟夫對於此類鍍金時代粗俗的豪奢的描寫,為史家留下了一幅不會湮滅的巨卷。

在戴爾摩尼科,這些社會上的頭麵人物們不知疲倦地擺設白銀、黃金,乃至鑽石盛宴,以資攀比。其中一次席間,每位列席的貴婦在打開餐巾後,發現的是一隻純金手鐲,上麵雕刻著宴會主人姓名的縮寫圖案。

在另一次歡宴上,咖啡之後資以娛賓的是以100美元麵額鈔票卷裹而成的雪茄煙。貴賓們於吞雲吐霧之間,無一不真切地感到此種豪侈動人心魄的魅力……更有甚者,某大亨在以美筵侍其寵犬之後,給它戴上了一條價值1.5萬美元的鑽石項圈。另外別出心裁的一次盛筵間,每位嘉賓都在他們的牡蠣裏發現了一顆完美無瑕光彩奪目的黑珍珠。而此次宴請的花費,竟達到了兩萬美元之巨。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一位挖空心思以圖標新立異的富豪。他讓牙科專家在自己的牙上鑽出許多小孔,而後並行嵌入了兩排鑽石。於是當他四處昂首闊步之際,他的笑容在陽光下熠熠發光,閃爍不已……2作為康涅狄格州的美國人與倫敦貴族的結合,摩根家族的成員對於窮奢極侈不敢苟同,並且也不願在報紙上拋頭露麵。像歐洲那些舉足輕重的金融大亨一樣,摩根家族非常注重維護自己的隱私。皮爾龐特對其私密持一種近乎宗教狂熱的保護態度。他樹立了一種永久的形象:一位戴著高帽的大亨咆哮不已,對攝影師揮舞著手杖。他參加了19個私人俱樂部,其成員大多限於盎格魯——撒克遜的基督教徒,喜歡和資曆深的大富翁打交道。與大多數俱樂部會員不一樣,皮爾龐特更喜歡成立俱樂部,而不是利用俱樂部。一次,他的一些朋友們被聯合俱樂部解除了會員資格。於是他任命斯坦福·懷特設計了大都會俱樂部,後來獲得了"百萬富翁俱樂部"的稱號。摩根出任了第一任主席。他從來不去充當維護社會公正與平等的先鋒。當紐約一位最顯貴的猶太銀行家的兒子西奧多·塞利格曼在1893年被聯合俱樂部除名後,皮爾龐特並未對此有任何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