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博迪1869年逝世,終年74歲。英國政府為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挖好了墓穴,可他的臨終遺言"丹弗斯——別忘了丹弗斯"奪走了倫敦留葬其遺體的權利。威爾士親王,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在倫敦交易所後麵為皮博迪塑像揭幕。想想倫敦金融城的有限空間,這已是很罕見的榮譽。甚至在他死後,皮博迪還在調和英美關係上繼續出力。英國人剛建造了令人生畏的戰艦——君主號,僅它的體積就讓美國人驚恐萬狀。傳聞說,他們將把這艘船開到美國,要求各城市進貢。當時十分年輕的安德魯·卡內基向英國內閣發了封匿名電報:"君主號可能提供的第一項也是最好的服務是把皮博迪的遺體運回老家。"37不知是否因為這封電報的緣故,維多利亞女王將皮博迪的遺體放上這艘裝甲艦運到美國。船上臨時設立了令人傷感的殯儀館,高高的蠟燭在黑色的棺材上點燃。到了美國,這艘船受到了海軍上將法拉格特率領的中隊的迎接。皮爾龐特·摩根負責安排葬禮。他設想出威武壯觀的儀式:英美兩個國家的士兵在金融家的棺後攜手行進。
在結束對皮博迪的描寫之前,我們不妨提一下1946年摩根財團內部有關他的書信往來。托馬斯·拉蒙特,J.P.摩根公司的董事長,向摩根建富公司的高級合夥人比斯特勳爵索要維多利亞女王感謝皮博迪資助倫敦貧民的信的影印件。臨死前兩年,拉蒙特處於一種懷舊的心態,但比斯特勳爵卻偏偏要讓輕信的人震驚一下,以此為樂。
盡管眾所周知,皮博迪是個大慈善家,我總以為他是世上最小氣的人之一。不知您是否看到過他坐在倫敦交易所後麵的椅子上的塑像。伯恩斯老先生有一次告訴我金融城為立雕塑募捐,人們幾乎沒什麼熱情,結果認捐的錢連做座椅都不夠,皮博迪隻好自己付這筆錢。我剛來這裏時,辦公室主任是珀曼先生。我記得當他任職滿60年時,我和特迪(愛德華·格倫費爾)在索西宴請全體員工,之後帶他們去音樂廳。第二天上午九點鍾,珀曼老先生又坐在自己的辦公桌邊了。他和喬治皮博迪很熟,經常給傑克(摩根)講很多故事,表明皮博迪如何小氣……我總聽人說皮博迪退休時宣布把他的錢留在公司裏,可馬上又改變了主意。我相信他留下了幾個私生子,而沒有為他們安排任何生活來源。"38
━本章參考文獻━
1.韋克斯伯格:《商人銀行家》(Merchant Bankers),第14頁。
2.霍伊特:《皮博迪的影響》(Peabody Influence),第106頁。
3.查普爾:《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