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博迪並未投身於英國,與之融為一體;他機敏地炫耀自己的美國氣派,高舉著國旗宣揚美國的產品。他宣稱喬治·皮博迪公司是"一家美國商號",他要賦予它"美國氛圍——用美國出版的雜誌來裝點,使之成為美國新聞的中心,並使美國朋友到倫敦來時感到這是一個愜意的地方"。5不過,在這種愛國主義的自豪感之中潛藏著殖民地的心態,也許是自卑感,他不斷地需要讓英國人不要小看了自己,希望駁斥"當時在英國人中幾乎已成為笑柄的事實,即沒有一家美國商號可以在倫敦長久地支撐其信用"。6在友好的外表下,皮博迪是個孤獨的小氣鬼。他住在攝政街一家配置了家具的飯店房間裏,除了偶爾外出釣釣魚,他總不停地工作。在整整十二年間,他從未連續休息過兩天,平均每天工作長達10個小時。盡管他做了不少關於美國命運的激動人心的演說,可他二十年都沒回過國。這二十年裏,美國州政府公債券境況不佳,他的人格也隨之黯然失色。在19世紀40年代早期的大蕭條中,也就是所謂的"饑餓的40年代",州政府的債券價值從一美元跌到50美分。當美國5個州——賓夕法尼亞、密西西比、印第安納、阿肯色以及密歇根——和準州佛羅裏達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時,最糟糕的局麵出現了。一些美國的州長聯合起來,組成了早期債務人卡特爾,拒絕還債。直至今日,"罪孽深重"的密西西比州仍無恥地拖欠著。

英國投資者痛罵美國是騙子、流氓和忘恩負義的國度。各州的拖欠還影美國於1803年以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收購密西西比河流域西半部21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土地收購交易。

以協定形式組成的同盟,卡特爾在19世紀60年代發展成為最早期的壟斷模式。

響到聯邦信用。1842年當財政部代理人從華盛頓去歐洲時,詹姆斯·羅斯柴爾德怒吼道:"回去告訴他們,你已見到歐洲金融最具權威的人,那個人要你告訴他們,一美元也甭想借到,哪怕是一美元。"7悉尼·史密斯牧師譏笑這些美國"烏合之眾"說,無論何時,隻要他在倫敦的宴會上碰到賓夕法尼亞人,他"都想抓住他,將其撕碎……這樣一個人如何能坐在英國餐桌旁,而不感到他欠在座的每個人兩三英鎊,我想象不出來。他沒有權利和誠實的人們一起就餐,就像麻風病人無權和幹淨人一道就餐一樣"。8就連查爾斯·狄更斯也忍不住加入了攻擊者的行列,他描繪了一場噩夢,夢中吝嗇鬼的全部英國資產都轉換成了"可憐的美國證券"9。

當他深愛的馬裏蘭州拖欠債款時,皮博迪自己著實像做了場噩夢。他說,無論何時碰到英國投資者,他都感到恥辱。英國人對馬裏蘭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拖欠尤為憤怒,因為這兩個州居住的是盎格魯——薩克遜血統的人,他們本來是不應該這麼幹的。皮博迪將馬裏蘭州債券的大約半數發售給歐洲的個人投資者,這樣他成了自己成功的犧牲品。這場騷動產生的直接影響是皮博迪在倫敦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倫敦《泰晤士報》特別指出,雖然皮博迪是"最清白的美國紳士",但是改革俱樂部曾投票拒絕他加入,因為他是來自一個拒償債務的國家的公民。10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他沮喪地提到:"我相信,你我會看到光明的未來。屆時將和從前一樣,我可以在歐洲承認自己是美國人,而不必為我們國家的品行而臉紅。"11商人銀行家們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為自己發售的債券作擔保。起初,皮博迪隻是寫信責備巴爾的摩的朋友們,說服馬裏蘭州必須恢複利息償付。後來,他厭倦了勸說,轉而用小賬酬謝發表對馬裏蘭州有利報道的記者們。最後,在1845年,他和巴林銀行一道促使馬裏蘭州恢複償還債務。他設立了用於收買政治官員的資金,以擴大恢複還債的宣傳,選舉同情他們的議員。他們甚至拉攏牧師,就合同的神聖性布道。通過秘密賬戶的方式,這兩家公司轉給巴爾的摩1000英鎊,巴林兄弟公司出90%,皮博迪出10%。巴林兄弟公司對賓夕法尼亞州也用了同樣的策略。最讓人吃驚的是,巴林兄弟公司賄賂演說家和政治家丹尼爾·韋伯斯特,請他就債務的償還問題作演說。銀行家們懷著一種躲躲閃閃的內疚情感進行這場卑鄙的活動,而這不是他們喜歡的方式。"你給韋伯斯特先生塞錢的事一旦泄漏出去,將很不光彩。"巴林高級合夥人喬舒亞·貝茨這麼告誡賄賂事件的美方中間人托馬斯·沃德。12貝茨是波士頓人,他冷靜且勤快,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有些畏畏縮縮。他向沃德坦白說:"對於舉一事以成另一事或利用任何詭計和儲備金,我都有一種直覺上的恐懼。"13盡管有各種顧忌,他們的密謀終究奏效了:讚成償還債務的輝格黨黨員在馬裏蘭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皆當選,於是倫敦的銀行家重新收到了兩個州的還款。14皮博迪從來不會忘記他受到的傷害,在後來的慈善活動中,最頑固的債務人——佛羅裏達州和密西西比州——被排斥在外。由此看來,利他主義也是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