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J.P.摩根決定繼續從事商業銀行業務,分離出摩根士丹利這一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從資本到人員都來源於J.P.摩根公司,所以,幾十年來,清楚地表現出與其相隔一街之距的摩根兄弟擁有共同的祖先。它們有許多共同客戶,保持著家族般的感情,既不拘禮節,又有活力。然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並不禁止J.P.摩根持有一家海外證券公司的少數股。1981年之前,它持有摩根建富三分之一的股權。隨著故事的進展,我們會看到,這三家摩根公司在新政結束之後很久,其作用仍然相當於昔日一統的摩根大財團。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它們甚至考慮過重新聯合起來。今天,這三家公司沒有正式聯係,相互之間競爭激烈,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倫敦和紐約對金融業放鬆管製之後,鏟除了規章製度上的障礙,這三家公司便爭相提供類似的服務,於是衝突便日益增加。人們往往隻知道三個摩根公司的名字,而對它們的業務甚感困惑。它們所進行的銀行業務與標準的零售銀行業務大相徑庭。在這裏沒有出納員的隔離式櫃台,不發放消費者貸款,不進行抵押。相反它們的銀行業務繼承了歐洲古老的傳統——批發銀行業務,服務於政府、大公司和大富豪。因為它們實行高額融資,所以養成了謹慎的工作作風。它們避免設立分行,極少懸掛招牌,直到最近還不肯做廣告。它們的戰略是使客戶感到自己獲準參加了一家私人俱樂部,摩根銀行的賬戶就相當於貴族社會的會員卡。

老一代摩根財團最正統的繼承者是J.P.摩根公司,亦以其商業銀行子公司的名字稱為摩根擔保信托公司。J.P.摩根公司的世界遠離大通銀行或花旗銀行之類凡夫俗子的塵囂,它用皮革軟椅、座鍾和擦得錚亮的黃銅燈具吸引著富人。他們在私人餐室裏舉行各個賬戶的周年紀念,而客戶們收到的紀念品則是雕版印刷的菜單。摩根銀行不會隨便讓任何人的金錢玷汙它的白手套。另外,很多儲戶也將公司的關係網一並帶來。雖然銀行不願透露精確數字,但它吸收個人存款時要求至少有500萬美元,偶然才會屈尊降至200萬美元,作為特殊照顧。摩根銀行是早期美國資金儲存的最重要的機構。

雖然私人賬戶給摩根銀行蓋上了迷人的印記,但其產生的利潤僅占一小部分。銀行的業務集中在藍籌公司和各國政府,以及組織大額信貸、發行證券、買賣外彙和其他金融工具。摩根銀行曾誇口說,美國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6家都是它的客戶,並暗示剩下的4家中有兩家不夠資格,因而被拒之門外。至於個人賬戶,它從來不想顯得過於熱衷,它不是到處設辦事處,而寧願讓客戶到這裏朝聖。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其海外前哨辦事處:要想見到摩根銀行家,裏昂的商人就必須到巴黎,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商人就必須到倫敦。即使在今天競爭愈發激烈的世界上,J.P.摩根在一國設立辦事處超過一個的情況也十分罕見。一百多年以來,這一經過反複驗證的傳統模式所獲得的回報是相當可觀的。在1987年股市崩潰的前夕,J.P.摩根公司是美國要價最高的銀行。雖然按規模講,它僅屈居第四位,但按股票價格計算,其價值為85億美元,超過了花旗銀行。盡管J.P.摩根的子公司摩根擔保信托公司為拉美40多億美元的債務所困擾,它仍不失為美國唯一一家信用評級為AAA的大銀行。20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它的股本收益率在所有銀行中最高,利潤僅次於花旗銀行,而資產卻僅相當於花旗的一半。它作為美國主要的信托銀行,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經手證券達650億美元。人們稱讚它"無論以何種尺度衡量,質量都是第一","對很多人來說完美無暇"。雖然頗有一些重大失誤和互不關聯的醜聞減弱了這種誇張的說法,但這種論斷一般說來仍然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