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深心。所謂正直心、柔輕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視人之善,猶己之善。視己之善,猶人之善。念念同觀,亙古無間。法界偕遊四德城,方滿最初宏誓願。

視人之惡,猶己之惡。視己之惡,猶人之惡。猛省力除,無令愧怍。法界眾生三毒除,彼我同歸無上覺。

視人之樂,猶已之樂。視已之樂,猶人之樂。所欲與共,嫉妒永卻。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尋略約。

善惡性具,善惡性空。何喜何怒,如空禦風。默持機鹹,妙應無窮。大圓鏡智照不疲,豈似權乘作意通。

弘一法師年表

陽曆紀年 陰曆紀年 年齡 重要記事

1880年 清光緒六年(庚辰) 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辰時,生於天津河東區地藏前故居李宅。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

1884年 清光緒十年(甲申) 五歲 8月5日,父親李世珍(筱樓)病逝,終年72歲。父臨終日,延高僧誦《金剛經》,時,初見僧人。是年起從母王氏誦名詩格言。

1886年 清光緒十二年(丙戌) 七歲 從次兄文熙(長兄文錦早亡)受啟蒙教育。

1892年 清光緒十八年(壬辰) 十三歲 讀《爾雅》、《說文》等,始習訓詁之學。攻各朝書法,以魏書為主,一生從未間斷,終成一格。

189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十八歲 年底與天津茶商俞氏之女(時年二十)締婚。

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十九歲 時戊戌政變失敗,刻“南海康梁是吾師”長印一顆,以示對舊政體的抗議。暮秋,奉母偕妻,南下上海,住法租界,加入上海“城南文社”,開始文學活動。

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二十歲 早春全家移居“城南草堂”,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同時遍攻詩、詞、金石、書、畫、戲劇。在上海藝壇,出露頭角。是年,長子葫蘆產後即夭折。

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二十一歲 出版《李廬詩鍾》、《李廬印譜》。與畫家任伯年等設立“上海書畫公會”。每星期出書畫報一紙,由中外日報社隨報發行。同年,長子李準出生。

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辛醜) 二十二歲 是年秋,入蔡元培主持之“南洋公學”經濟特科就讀,改名李廣平。

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二十三歲 各省補行庚子、辛醜恩正並科鄉試,先後以河南納監應鄉試,以嘉興府平湖縣監生資格報名應試,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學。11月,南洋公學發生學生罷課風潮。蔡元培同情學生辭職,李叔同等繼而退學。

1903年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二十四歲 與退學者在上海“滬學會”內增設補習科,常舉行演說會。以“李廣平”之名翻譯《法學門徑書》及《國際私法》二書,由上海開明書店相繼出版。

1904年 清光緒三十年(甲辰) 二十五歲 春,為“鑠鏤十一郎”(張士釗)傳記著作《李蘋香》撰序,署名“惜霜”。常與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粉墨登場,參加演出京劇《(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12月9日(農曆十一月初三)次子李端出生。

1905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二十六歲 年初,與許幻園、黃炎培等創辦“滬學會”。 3月10日(農曆二月五日),生母王太夫人病逝上海寓所,哀痛萬狀,改名李哀;字惜霜。六月扶柩北上。七月二十九日在天津為母喪舉行一次“告別式”。 是年秋,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為《醒獅》雜誌撰寫《圖畫修得法》與《水彩畫法說略》。年底,辦《音樂小雜誌》,在國內發行。

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二十七歲 夏,參加東京“隨鷗吟社”,此後與東京詩人聯吟賦詩多次。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冊,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與同學曾延年(孝穀)等組織“春柳社”,此乃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從川上音二郎和藻澤棧二朗研究新劇演技,藝名“息霜”。

1907年 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八歲 在《茶花女》中,飾女主角“瑪格麗特”,在《黑奴籲天錄》中,飾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這是中國人演話劇之開端。留日期間,因與美術模特(姓名不詳)產生感情,後隨同回國。

1908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二十九歲 退出春柳社,專心致力於繪畫和音樂。

1911年 清宣統三年(辛亥) 三十二歲 春,學成歸國。在“天津工業專門學校”,任西洋畫教席。日籍夫人逕去上海,賃屋居於上海法租界。同年冬,家族企業破產。

1912年 民國元年(壬子) 三十三歲 任教於“上海城東女學”,同年春,參加 “南社”。不久,受聘《太平洋報》,任藝術編輯,並組織“文美會”,編《文美雜誌》。七月,《太平洋報》倒閉,受聘“浙江兩級師範”,主教音樂、西畫。

1915年 民國四年(乙卯) 三十六歲 5月,在杭州西泠印社出席“南社雅集”,與柳亞子等二十餘人相晤。6月,撰《樂石社社友小傳》,同年,作校園歌曲《送別》、《早秋》、《憶兒時》等多首。此年與經學家馬一浮締交。

1916年 民國五年(丙辰) 三十七歲 兼任南京高等師範(中央大學前身)教席。冬11月30日至12月19日,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試驗斷食二十天,寫《斷食日記》,取號“李欣”。此時學佛因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