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以來。儒家子弟為了迎合統治階級,不斷篡改儒家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製,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所以各國統治者和貴族並不接納孔子。
董仲舒認為,天生萬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統的,漢皇朝的皇帝是受命於天來進行統治的.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於皇帝,大臣受命於國君.家庭關係上,兒子受命於父親,妻子受命於丈夫,這一層層的統治關係,都是按照天的意誌辦的,董仲舒精心構築的“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為漢皇朝統治者鞏固其中央集權專製製度服務的.
南宋朱熹、北宋二程的理學派別。由程顥、程頤創立,南宋朱熹成為集大成者。其主要觀點是“性即理也”,所以又稱“性理學”。主張通過“格物”來體悟天理,然後“存天理,滅人欲”。
孔子的思想可以說,已經被他的徒孫們,篡改的麵目全非了。
走了大概三天,來到了東昌府。踏入了山東的地界。一路上由檢見到很多流民。這些流民多數來自陝西。如今陝西大旱已經有一年有餘了。可自己真的能救得了陝西的災民嗎?現在陝西的災情隻是一個開頭。之後還會有波及半個中國的旱情。老百姓會理解自己嗎?自己真的能中興大明,改變原本崇禎的命運嗎?
紅薯是正在推廣。可是這些流民甚至連地都沒有。拿什麼種,他們真的能熬下去嗎?看著這些衣不遮體的流民。自己能救得了他們一輩子嗎?
想著想著,已經靠近了聊城。看著天色已經晚了。由檢道:三喜進城找個地方打尖吧!三喜道:好的爺。聊城是東昌府的治所。
守門的官兵看了看由檢這幫人。想要過來檢查。李三虎上前道:各位官爺我們,是皇商王家的人。是往登州,送貨去。說著就拿出了一粒銀豆子,大約有二錢。遞給了其中的一位守門士兵。那官兵掂了掂手中的銀子笑道:進去吧。
李三虎是這群侍衛的首領。是錦衣衛千戶。這群侍衛是皇宮裏的侍衛,都是以一敵五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