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韓爌(1 / 2)

三天後朝會,由檢道:因魏忠賢之案牽連甚廣。但念魏忠賢也於國有功,免除一切爵位,抄沒家財。賢貶出京城。任南鎮府司鎮撫使。卿等以為如何。

眾臣道皇上聖明。

由檢道:如今內閣去了一半。吏部尚書也有空缺。卿等可有人選。

張國維道:臣請調韓爌進京入閣。韓爌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進士,曆任、少詹事、禮部尚書、內閣首輔等。因不肯攀附魏忠賢,遭到魏忠賢及其黨羽誣陷。使其被貶。

由檢道:卿等可有異議。如果沒有朕就下旨召他進京入閣,並擔任吏部尚書。

臣等並無異議。

由檢道:朕有意讓徐光啟入閣掛兵部尚書銜。卿等何意。

倪元璐道:臣以為不妥,徐光啟在南京加入了西洋教派。實在是有辱我中華。臣認為徐光啟入閣實為不妥。

由檢道:佛教從那裏來的。不也是從身毒傳來的嗎!堂下有幾人沒有拜過佛。如此以來是不是朕都不要棄之不用啊!

倪元璐道:佛教早已經融入我中華之中。現在也是我大明的教派。

由檢道:凡願入我中華者,便為中華子民。我大明乃泱泱大國。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傳朕旨意,徐光啟為內閣次輔。加兵部尚書銜。原官職不變仍負責京營整改。

朕還要在選二人入閣。卿等有何人選快快道來!

劉洪訓道: 臣舉薦錢謙益入閣。錢謙益萬曆二十六年(1598),17歲成為府學生員。

萬曆三十八年(1610)考取一甲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同年,父親錢世楊去世,回鄉丁憂守製。[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進士)。

溫體仁道:錢謙益受賄、結黨,沒有資格被推選,此前錢謙益在天啟二年(1622年)主持浙江會試,用關節語為記號,錄取錢千秋,後被人告發,錢謙益此人劣跡斑斑,實乃不當人子。“我本來不是言官不能隨意彈劾,遇到朝推,我更應該避嫌不說話的。

吏科都給事中章允儒:“溫體仁其實是熱衷權力,如果錢謙益有錯,為什麼他等到今天才揭發?

溫體仁:我當初隻是小官員,今天揭發錢謙益,也是為了朝廷要慎重用人。像章允儒這樣的肯定是錢謙益的同黨。

由檢怒道:禮部把錢千秋的卷子拿來,由檢看後道:如果沒有溫體仁,我幾乎就犯下錯誤了。

來人把章允儒打入刑部大牢。著吏部論罪。在如此國之重事之前。竟然還有如此自顧私利之人。錢謙益逐出京城,永不錄用。將其劣跡放入朝廷邸刊之中,傳閱各省。

傳朕旨意周延儒入內閣,掛禮部尚書。孫承宗也掛職入閣!但不必回京了!仍總督遼東,三喜退朝吧!

三天,後韓爌進京了。由檢聞到:三喜韓爌來了嗎?

回皇上,韓閣老已在殿外等候。

由檢道:讓他進來。朕要留他用膳。你派人準備一下吧。

臣韓爌叩見皇上。韓爌已有五十有餘,麵容剛毅。從曆史來看至少算是一個有原則的人。

由檢道:韓閣老免禮。三喜給韓閣老搬把椅子來。

韓爌道:謝皇上。

由檢道:大明如今可謂是內憂外患。閣老可有良策。

韓爌道:臣以為,攘外必先安內。如今各地災荒不斷。國庫空虛,甚至有官兵嘩變為匪。臣以為整頓軍備迫在眉睫。還要實行鹽鐵茶官營。以充國庫。防止商人為了私利販賣出境。資助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