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積極心理學——掌握幸福的密碼4(1 / 3)

第六卷 積極心理學——掌握幸福的密碼4

第4章 給自己一個成功的理由

自信心定律:點亮自信明燈,秀出你的精彩

自信心定律,指一個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種任務、能應付各種事件、能達到預定目標的人,必然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也是非常容易成功的人。

查理在一家公司工作近10年,總是抱著“我的能力有限,再努力也沒有用”的心態,因此工作上從未有什麼出色的業績,薪水也不見漲。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向老板大吐苦水。老板對他說:“你雖然在公司待了近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和隻工作了1年的員工差不多,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可見,有一個自信積極的心態對我們的職業前景非常重要。

哈佛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有沒有自信,來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充滿自信就意味著對自己“信任”、欣賞和尊重,意味著對工作胸有成竹、很有把握。

未來學家弗裏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預言:“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是個人決勝未來最為根本的心理資本,是縱橫職場最核心的競爭力。

所謂的積極心態,自信心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失去自信的人,就是在否定自我的價值,這時思維很容易走向極端,並把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問題放大,甚至堅定地相信這就是阻礙自己進步的唯一障礙,自然就很難有出類拔萃的成就了。

事實上,工作中若能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自信心態,即使遇到自己一時無法解決的困難,也會保持一種主動學習的精神,而這種內在的、自發的主動進取,往往會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美國成功學院對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決定了成功的85%!對比一下身邊的人和事,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自信的人工作起來都非常積極、有把握,並且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業績;而那些總認為“我不行”、“做不了”、“我就這水平了”的人,盡管有過多年的工作經曆,但工作上始終沒有什麼起色或前進。

所以,職業生涯中,必須充滿自信。自信心是源自內心深處、讓你不斷超越自己的強大力量,它會讓你產生毫無畏懼、戰無不勝的感覺,這將使你工作起來更加積極。

在工作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挫折襲來,有的人始終不能產生足夠的自信心,從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卻能在焦慮和絕望後迅速產生強大的自信心,從而拚勁十足地實現目標。

其實,產生這種差異並不完全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往往是因為前者平時不注重自信心的樹立;後者卻懂得經過長期的自我訓練,增強自信心。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自信都能給人以勇氣,使你敢於戰勝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工作上,誰都願意自己出類拔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挑戰人生,要挑戰就必須以充滿自信為前提,如果我們連自信心都沒有,能做好一切嗎?

哈佛專家認為,開放的自信是創立事業、成就價值的重要素質。既然自信心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樹立自信心呢?

首先,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阿基米得說過,“隻要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撬動”,有如此的自信,那是因為他深入掌握科學的原理。

其次,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有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要用長遠的目光看待目前遇到的困境,相信我們有能力去解決它,相信自己,最後的成功必定是我們的。

最後,不要總想著自己的缺點,時刻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有缺點,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對自身的缺點不要念念不忘。要知道,別人往往並沒有那麼在意你的缺點。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用一個明確的目標指引成功人生

在哈佛大學,曾發生這樣一件意義深刻的事情: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迎向各自的人生。他們的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時,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結果大多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哈佛心理學家研究後認為,這些人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在對目標的選擇上陷入了手表定律的誤區。

哲人曾說過:“人不可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所以,在起步前行時,我們必須像前麵那13%的成功者一樣,做出方向的選擇,還要學會舍棄其他的選項,否則就會讓自己的行為陷於混亂。

在這方麵,羅斯福總統夫人用她的親身經曆給予了我們忠告。

有人問羅斯福總統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給那些渴求成功,特別是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一些建議嗎?”

總統夫人謙虛地搖搖頭,但她又接著說:“不過,先生,你的提問倒令我想起我年輕時的一件事。那時,我在本寧頓學院念書,想邊學習邊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電訊業找份工作,這樣我還可以修幾個學分。我父親便幫我聯係,約好了去見他的一位朋友,即當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

“等我單獨見到了薩爾洛夫將軍時,他便直截了當地問我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具體哪一個工種。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種都讓我喜歡,無所謂選不選了,便對他說,隨便哪份工作都行!

“這時,將軍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視著我,嚴肅地說,年輕人,世上沒有一類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

“將軍的話讓我麵紅耳赤。這句發人深省的話語伴隨我的一生,讓我以後非常努力地對待每一份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