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胡威推縑(1 / 1)

第177章 胡威推縑

三國時期,魏國人胡質擔任州郡長官近三年,廉潔奉公,死後家無餘財,隻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胡質的廉潔操守,百姓稱道。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胡質“素業貞粹,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胡質在擔任荊州刺史期間,其家眷都在京城。一次,胡質的兒子胡威來荊州看望父親,同父親一樣,胡威清廉儉樸,因為家裏拮據,沒有車馬奴仆,所以自己趕驢前往荊州。在父親住所小住幾日之後,胡威準備返回京城。在與父親分別時,胡質給他一匹絹,讓他在路上做盤纏用。胡威當即跪在父親麵前,問道:“父親為官一向清正,不知道這匹絹是從哪裏來的?”胡質說:“你不必懷疑,這匹絹是我從俸祿中省下的。”胡威這才謝過父親,趕著驢子上路了。

一路上,胡威都是自己料理生活,沒有任何浪費。當時,胡質屬下的一位都督,雖與胡威素昧平生,但得知胡威要回家,便暗中準備了盤纏,在百餘裏外的路上等著胡威。兩人一路做伴,在胡威遇到問題的時候,這位都督總是主動提供幫助。兩人同行幾十裏路後,胡威便產生懷疑,這位都督方才以實情相告。胡威便拿出父親贈送的那匹絹送給他以作答謝,並打發他回去了。

後來,胡威將此事告訴父親胡質,胡質當即將那位都督杖責100下,並罷免了他的官職。胡質胡威父子如此清廉,為世人敬重。一次,晉武帝召見胡威,感歎他父親的清廉儉樸,於是問:“你與你父親哪個更清廉?”胡威回答說:“我不如我父親清廉。”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說你不如你的父親?”胡威回答說:“我的父親清廉而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我清廉而唯恐別人不知道,就這點來說,我遠遠趕不上父親。”

知識拓展:陳壽與《三國誌》。

《三國誌》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六十年的曆史。《三國誌》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製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可讀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