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之霾
非常關注
作者:李榮軍
編者按:
本文作者是一位長年奮戰在禁毒一線的老公安。近年來,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調查校園毒品問題。在本文中,他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公安機關的曆次禁毒行動,向我們展示了目前毒品犯罪蔓延到校園的現狀,探討校園毒品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該如何應對,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觸目驚心的毒流滲透到了身邊
幾個月前,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帶著老婆孩子到省城找我。一家三口臉上陰雲密布,同學的老婆眼睛紅紅的,應該是剛哭過,男孩兒的頭低得恨不得鑽到地下去,一向開朗的老同學也顯得非常沉鬱。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在我的一再追問之下,老同學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他的孩子上的是省城的一所大學,今年7月就要畢業了。老同學的關係比較廣,已經幫孩子提前聯係好工作,還在南寧買了一套房子、一輛汽車給孩子。孩子也有女朋友了,雙方家長也都認可。就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之際,卻出了變故。
幾個月前,孩子參加了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這個聚會是一幫大學同學在娛樂場所裏麵舉行的,過生日的同學是個富二代。這天晚上,為了讓同學們嗨得一輩子難忘,這個富二代做了一件讓他後悔不已的事情——茶幾上左邊是生日蛋糕,右邊是K粉。一幫人吸了K粉後鬧得翻了天,整個包廂都要爆了。正巧碰上派出所到娛樂場所檢查,當場就把包廂裏麵的人都帶去尿檢了,呈陽性的都作為新查獲的吸毒人員錄入了全國吸毒人員動態管控係統裏麵。
老同學的兒子交了罰款出來,以為沒事了,也沒有告訴父母。沒想到,前幾天駕駛證實習期滿,想去轉正,被交警告知他是全國重點管控的吸毒人員,這駕駛證暫時轉不了正,否則就是毒駕了。而且,他作為公安機關重點管控的吸毒人員,將終生記錄在案,不論是上學、出國、政審,還是上銀行、住旅社、乘飛機、坐火車、進單位、考駕照等,隻要是需要出示身份證的事情,一旦輸入他的身份證號碼,所有跟公安機關聯網的電腦馬上就會報警,提示這是個吸毒人員,要重點加強管控。
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孩子徹底傻眼了,他萬萬沒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逼不得已,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父母。父母一聽,如同五雷轟頂,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卻沒有結果。後來想起我這個在公安廳從事禁毒工作的老同學,於是全家人找上門來,求我想辦法刪除孩子在全國吸毒人員動態管控係統裏麵的資料,說不管花多少錢他們都願意。
我一聽這情況頭就大了。明知道這件事情不可為,但實在不忍心將他們一下子推到絕望的邊緣,我隻好說幫問問看。老同學一家就在南寧住下,天天四處打聽消息。當他們終於意識到這個記錄根本無法刪除的時候,全家人絕望的表情弄得我心裏特別不是滋味。將心比心,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一個孩子從小培養到大學畢業,二十多年的時間,父母不知道花費了多少精力,寄托了多少希望。終於盼到孩子即將畢業走向社會,沒想到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情,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
這件事情對我震動很大。這是在我身邊的人身上發生的事情,是我幾十個大學同學其中之一的事情。搞了這麼多年的禁毒工作,我總認為這種事情都發生在別人的世界裏,離自己遠著呢,我身邊的人是不可能與毒品有任何關聯的。所以,作為一個禁毒工作者,我從來沒有提醒過任何一個同學和朋友孩子大了要注意提防毒品之類的事情,更沒有告誡過自己的孩子們。但殘酷的現實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毒品無孔不入,毒品的暗流悄無聲息地滲入了校園,給本應純潔的校園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給學生及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深刻的教訓就發生在自己身邊,而且,我這個同學的孩子讀的是政法類院校,居然也犯了這樣的錯誤。一個晚上的放縱,自毀大好前程,令人不禁扼腕歎息。
過後沒多久,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家裏人議論起我同學兒子吸毒這件事,看得出,不光是我,大家都頗受震動,就連即將中考的兒子也“哦”了一聲,抬起頭說:“這樣呀,那以後去參加同學生日聚會之類的還是要小心點兒!”
我心裏一動,看來這件事對孩子的教育和警示意義非同一般。即使是在警察家庭長大的孩子,這方麵的教育仍然有缺失,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樣的例子能讓我的孩子受到教育,其他的孩子肯定也能受教育,而且,迫切需要這樣的教育。
一個偶然的機會,促成我把自己從事多年禁毒工作的體會和感受,做成課件,到學校向學生進行禁毒演講,和師生一起共同築牢禁毒的防線,防止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對學生們進行禁毒宣傳的同時,我在當地學校開展調查研究。
如今的校園,真的已經不再是一片淨土了,學生涉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根據國家禁毒辦的通報,2013年,在校學生涉毒比例已經達到0.99%,2014年的調查結果還沒有公布,但是我估計應該會超過一個百分點。廣西曾經因沒有發現在校學生吸毒成為全國禁毒工作中的一個亮點,但是 2009年4月9日,南寧市一名中學生因吸食K粉過量暈倒在校園,該校十三名學生吸毒問題曝光。此後,廣西發現了更多的學生涉毒現象。2010年7月5日,廣西灌陽縣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初一學生因吸毒過量死亡,警方發現當地的中學生有很多都沾染毒品,而且有的學生居然在教室裏公然吸毒。2011年5月1日,南寧市某大學的學生在出租屋裏聚眾吸毒被拘留。2014年第一學期,某市一重點高中發現九名女學生在宿舍裏群魔亂舞,異常亢奮,經公安機關查證,九名女生集體吸食K粉已經有一段時間。2014年9月,某邊境市警方對被舉報的十名學生進行尿樣檢查,結果其中六名學生尿檢呈陽性。目前,學生吸毒問題已經涉及大學、高專、高職、中職、中專和中小學,有的甚至是“211”重點大學。
為什麼學校會被毒流滲透,形成嚴重汙染校園的毒霾呢?當然,總體大環境的毒情泛濫絕對是根源和首要原因。我國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為295.5萬人,據推算,連同隱性吸毒人員在內可能會超過1300萬人。在這樣龐大的基數和市場刺激下,我國已經進入了毒品危害嚴重、毒品蔓延迅速的特殊時期,禁毒形勢非常嚴峻。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2010年,廣西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有12萬人,僅過了四年,這個數字就超過18萬了,增長了50%。以K粉、冰毒、“神仙水”、搖頭丸為代表的合成毒品蔓延勢頭尤其迅猛;販毒活動越來越專業化、集團化,涉毒數量不斷刷新紀錄;製毒窩點不斷出現,規模越來越大;各種毒駕、殺人、搶劫、賣淫、詐騙等因毒品導致的違法犯罪也越來越突出;身患艾滋病等惡性傳染疾病、殘疾、懷孕及哺乳期等涉毒特殊人群的不斷擴大,更是給執法部門帶來了非常頭痛的難題。
涉毒違法犯罪越來越成為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我的一個大學同學說,他在田東縣朔良鄉的老家是一個不過兩百人的小村莊,其中竟有三十多個吸毒人員。這些人為了找毒資偷搶拐騙,就連種在地裏的東西能偷的都偷光了。村民們苦不堪言,根本無法正常生活,能搬走的全走了……
大環境如此,但是,我們自身的工作做好了嗎?教育部門的重視成度直接決定教育質量,基層教師的素質也必須跟得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毫無疑問,國家對學校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是很重視的,早在2003年,國家禁毒委就會同教育部聯合製定了《中小學生毒品預防專題教育大綱》,要求必須在我國的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二年級之間進行毒品預防教育,每學期至少要上兩節禁毒預防教育課。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廣西壯族自治區禁毒辦與自治區教育廳聯合編製了《禁毒宣傳教育》電子教材,並按照《中小學生毒品預防專題教育大綱》的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製定了很多教育資料,在廣西各地免費推廣,還在廣西教育網上提供免費下載服務,為在整個自治區開展禁毒預防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和工具。但是在現實中,相當一部分學校對毒品危害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毒品預防教育工作還不夠重視,沒有把毒品問題列為校園安全的重大隱患來抓。相當一部分老師自身對禁毒宣傳關注較少,又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和學習,對學生的毒品預防教育隻是應付了事而已,毒品預防教育流於形式,更談不上係統性、長期性、針對性的教育和追蹤幫助,效果可想而知。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經曆過巨痛的國人對地震的巨大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至今我還記得一個報道,說有一個學校搞過多次避震演習,地震發生的時候大家按照演習的要求撤離,傷亡極少,而另外一個從來沒有搞過避震演習的學校亂成了一鍋粥,死傷慘重。從那以後,所有的學校對避震演習都非常重視,每個學期定期舉辦,老師和學生經過多次演練,已經是輕車熟路。消防安全也是如此。經過多次死傷慘重的火災,大家對火災的危害刻骨銘心,消防官兵經常到學校進行指導,師生們對火災發生後應該怎麼逃生和避險也非常熟悉。2014年昆明火車站發生嚴重暴恐事件之後,國家對反恐的重視前所未有,學校也經常開展這方麵的演習。但是對於毒品呢?很多學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把它的危害與地震、反恐、消防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預防教育宣傳又不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麵對毒品的肆虐和侵蝕,校園裏的孩子們缺乏必要的應對心理和防範措施,不少學生糊裏糊塗染上了毒癮。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一位中學同學找到我,說他年僅十五歲的兒子已經吸毒成癮一年多,輟學後在社會上跟爛仔鬼混,現在已經發展到靠偷東西來維持吸毒。他本來想自己管教孩子,不讓家裏的醜事曝光,可事實上他根本控製不住。孩子被關在家裏,像隻困獸,一旦毒癮發作,就亂砸家裏的東西,甚至拿菜刀威脅家裏人給他開門。這一年多來,家裏人心力交瘁,痛不欲生,終於下決心把他送去強製戒毒,這才找到我幫忙聯係。我告訴他,現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吸毒人員才能強製戒毒,而自願戒毒現在已經取消了,真的沒有辦法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戒毒場所。我隻能建議老同學給孩子換個環境,哪怕去外地打工也好,讓他脫離那幫狐朋狗友,通過改變環境戒除心癮,重獲新生。
回顧起來,我的同學裏直接間接受毒品侵害的人還真不少。我在縣城上中學的時候,同一個年級兩個班一共是八十個同學,到現在為止死了兩個,都是因為吸毒過量。其中一個是1988年全省中專足球聯賽的最佳射手,父母都是公務員,家庭環境不錯,卻染上毒癮不能自拔,為了吸毒到處坑蒙拐騙,負債累累,死的時候,人瘦得完全脫了形。另外一個同學,上世紀九十年代下海經商,擁有百萬資產,在縣裏曾是很牛氣的成功人物,屬於我們那裏最早被稱為“老板”的一批人,卻因為追求所謂的時髦染上了毒癮,後來家破人亡。算起來,這兩個人占同學總數的2.5%,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了。如今,我同學的孩子又染上了毒癮……
2014年12月,我有幸作為廣西禁毒代表團的一員,出訪泰國和馬來西亞,與這兩個國家警察總署禁毒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這兩個國家的同行都說,過去他們把開展禁毒預防教育宣傳的年齡段選在十五至二十四歲,因為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處在青春叛逆期,容易染毒,但是從現在不斷發展的形勢來看不行了,必須提前到十二歲。這說明,不僅僅是我們國家,整個國際社會的校園環境都受到了毒品的汙染和侵蝕,整個國際社會對從小抓禁毒預防教育,防止毒品對孩子們的侵害,都形成了共識。
二、不再單純的象牙塔
2015年1月,某市上報了一個情況,其下轄的A縣某鎮中心小學發現十七名學生吸毒。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這個縣地處邊遠山區,經濟文化比較落後,雖然近幾年靠發展旅遊,經濟環境改變了許多,但在整個廣西還是屬於墊底的。按照以往的觀念,這種地方的人應該是比較純樸的,十年前,這個縣還曾經被自治區評為“無毒縣”,專門頒發了獎狀。誰能想到,現在這裏的小學生都吸上毒了。
根據我在基層調查的經驗,雖然這幾年我們一直在統計分析在校學生染毒的情況,但是各地上報的數字與實際情況出入還是比較大。一般來說,學校和家長,包括地方的有關部門,都不願意這樣的醜事曝光,遇上此類問題的通常做法是,學校發現某學生吸毒,找來家長談話,要求家長馬上讓孩子轉學,學校也不聲張,這樣的處理方法雙方都能接受。許多在校生吸毒的情況就這樣被隱瞞了,曝光的都是那些情況已經太明顯,或者影響太大不得不報的。這次,一個學校曝料這麼多小學生吸毒,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由販毒案件牽扯出來的。
果然不出所料。2014年7月8日,A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根據群眾舉報,破獲了一起販毒案件,抓獲一名販賣毒品給在校小學生的犯罪嫌疑人黃某。黃某才十六歲,但是吸毒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當時他還是這個縣某中學的學生。警方同時抓獲了向他購買毒品的吸毒人員王某。這個王某就是A縣鎮中心小學的學生。王某的班主任老師介紹,王某是個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平時跟爺爺在縣城租房子住。過去他在學校表現挺好,但2014年春節回來上學後,班主任發現他的情況不對勁,每天上課總看見他困得不行伏案睡覺,臉色也異常蒼白,跟這個年紀孩子應有的狀態明顯不符。老師跟他談話,勸他用功讀書,他卻說不想讀書了。當時老師就有點兒懷疑他是不是染上了毒癮。
黃某供認,放假期間,他以吸食K粉能提高注意力、增強記憶力、解除人生煩惱為誘惑,多次販賣K粉給王某,致使王某吸食上癮。那麼,黃某為什麼這麼小的年紀就以販養吸呢?其實,黃某也是個受害者。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每年春節才回來,平時就把他托給縣城的一個親戚照顧。起初親戚對他還不錯,後來自己的事情忙起來,也就馬馬虎虎了。周一到周五在學校學習還不覺得什麼,周末回到家,那感覺就是寄人籬下了。在青春成長期沒有人關心過問,有煩惱無人傾訴,自己似乎是一個多餘的人,他非常鬱悶,讀書也逐漸失去了動力,成績一天不如一天。
於是他在外麵四處遊蕩。在網吧裏,他找到了消遣的方式,在網絡遊戲的世界裏忙得不亦樂乎,經常玩到淩晨時分。雖說網吧門口掛有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牌子,可是隻要付錢,誰去管你是不是未成年人,網吧老板甚至會用成年人的身份證幫你登記上網。玩了一段時間,他認識了幾個比他大一點兒的哥們兒,大家經常一起吃夜宵聊天。聽了他傾訴的煩惱,他們說這好辦,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這種事情容易治了,隻要你吃一樣好東西,包你的煩惱全部消除,而且想啥得啥,飄飄欲仙呢。
娛樂場所是青少年容易沾染合成毒品的地方
好奇的他在這幾個人的誘導下,糊裏糊塗就吸上了K粉。第一次吸,他並沒有體驗到他們所說的那種神奇的感覺,頭暈乎乎的,甚至有些惡心。他們說,第一次都是這樣的,以後就好了。這一天晚上他睡得很淺,各種稀奇古怪的噩夢不斷,介乎半夢半醒之間。第二天,頭就更暈了,他們又花言巧語騙他吸了第二次。這一次他感覺自己特別興奮,跟著他們到娛樂場所裏拚命嘶喊狂歡,徹夜不眠。這樣吸了幾次之後,他上了癮,這夥人就開始收錢了。他手頭的錢付了沒幾次,就連夥食費都沒有了。於是這夥人唆使他去發展下線,就按照這樣的方法,誘騙比他更小的孩子吸毒,頭幾次免費,後麵逐步收錢。隻要下線多了,不但可以免費吸食,而且還有大把的錢賺。
他就按照這個方法操作,把同樣是留守兒童、經常到網吧打發時間的王某發展成為下線。王某上癮後,很快就承擔不起吸毒費用了,他就教唆王某用同樣的方法引誘其他同學吸毒,沒想到被公安機關抓住了。公安機關從這個案件延伸,在當地查出三十多名吸毒學生,其中鎮中心小學就有十七名!這些學生的年齡段在十一到十五歲之間,大多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少年或兒童。
案情並不複雜,但是揭露出來的問題卻觸目驚心。我們在調查中發現,A縣這麼多中小學生吸毒,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問題。首先,這個縣的外部大環境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由於周邊一些地區的影響,以及自身防範薄弱,A縣近年來毒品問題蔓延迅猛,已經發現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就由過去的十幾個人發展到五百多人,實際數量應該遠不止這個數字。毒品在當地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地下消費市場,在這個消費市場裏,所有的毒販和吸毒者都要生存,都在像傳銷一樣拚命發展自己的下線,逐漸形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的生態鏈。那些剛剛從小學或中學畢業,在社會染毒的小青年甚至少年,不敢找成年人販毒,隻能把眼光瞄準比他們小的師弟師妹,先是免費引誘吸毒,上癮之後再收費,然後再通過他們引誘同班、同校學生吸毒,就這樣把毒品滲透進了校園。
相對而言,A縣對毒品問題的打擊和防範都遠遠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A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僅有五名民警,在承擔打擊毒品違法犯罪任務的同時,還要負責該縣幾十所中小學禁毒預防教育宣傳的工作,警力嚴重不足,力度明顯偏弱。而A縣學校和家長方麵對在校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也存在著缺陷。《中小學生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大綱》明確要求,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二年級,學校每學年要安排兩課時毒品預防教育的內容,要求通過專題教育的方式,將毒品基本知識、毒品預防意識、健康生活情趣、自我保護方法,以及對於禁毒的認識和社會責任感等關於毒品預防的內容,分層次、分階段對學生進行講解。但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出現十七個小學生吸毒的這個學校,校領導和教師對於大綱的目標和要求並不掌握,隻是按照上級的部署,在每年“6·26”國際禁毒日搞些常規的畫展、看電影、集中簽名等活動開展毒品預防教育。該校教師沒有參加過係統的禁毒預防教育知識培訓,對於什麼是毒品,毒品有什麼樣的危害都不是很清楚,開展禁毒預防教育隻能照本宣科讀些資料,或者是播放禁毒教育視頻來應付課時任務。
從調查情況來看,A縣一些家長對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和管理嚴重缺失,這是毒販們有機可乘,實施重點突破的環節之一。A縣地處偏遠山區,未成年人的家長往往年紀比較輕,有的十六七歲就已經輟學結婚生兒育女,然後外出打工掙錢。這些年輕的父母自身都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他們認為保證孩子能吃飽穿暖,能上學讀書就是盡了自己的義務,不知道除此之外還需要做些什麼。有些父母甚至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孩子在學校的一切行為都是學校引導的結果。有的學生被老師批評,賭氣不去學校上課,家長首先想到的是追究學校的責任。有的孩子涉毒後,家長也認為是學校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家長這樣的心態給學校施加了很大壓力,導致部分老師對學生的違紀行為不敢去糾正,也造成了部分學生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總是心存僥幸。還有的父母在發現孩子吸毒後就讓孩子轉學,卻沒有對孩子吸毒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和訓誡,致使孩子沒有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吸毒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