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非常有才氣的年輕人,他掙了很多錢,對未來很有信心,所以他總是把錢花得精光。突然有一天,他年輕的妻子得了重病,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他不得已請了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為妻子做一個性命攸關的手術,但是,醫生要等他交足費用以後才能動手術。年輕人隻好去借錢,這可是一筆巨款啊!妻子的命終於保住了,但是妻子隨之而來的療養和孩子們接二連三的生病,加上飽受焦慮的折磨,終於使他積勞成疾,賺的錢一年比一年少。最後,這個人職業受挫,全家窮困潦倒,沒有錢渡過難關。在妻子害病之前,他本可以在一年之中就輕而易舉地存上萬把塊錢,但他當時認為沒這個必要,相信以後掙錢也這麼容易。
儲蓄的藝術本質上就是明智消費的藝術。有些行為看起來似乎是浪費,但其實往往是最節約的。消費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物有所值。
學會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進行投資,這是一種有益的消費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將會使我們活得誠實、簡樸而有價值,最終得到幸福和滿足。
用行動奉行節儉的理念
東晉名將陶侃,一生屢建奇功,卻始終不忘“勤儉”二字。有一年,他接受了造船任務,發現工地上扔下的竹頭、木屑無人收拾,他動了心思,派人收集起來並登記入庫,還派專人保管。當時有人恥笑他:“一個大將軍,卻總為這般區區小事操心,將來肯定成不了大氣候。”可他並不介意。不久,聖上下令說有討伐任務,要加快造船的速度。木料已籌好,就是缺少竹釘,急得負責供應材料的官員像熱鍋上的螞蟻。陶侃指著庫房中一包包竹頭說:“這不是現成的竹釘嗎?”到了冬日,下起了大雪,軍營的道路泥濘難走,陶將軍看到了,馬上命令手下將庫房中的木屑鋪墊在又濕又滑的路上。人們走起來心中坦然舒暢,都交口稱讚陶侃是勤儉治軍的好將軍。
名將陶侃不畏別人恥笑,珍惜每一根竹頭,每一粒木屑,看似區區小事,卻解了燃眉之急。
“一個人生活越節約,他的心靈與上帝越接近。”這是卡爾·威特的父親對卡爾說的話。父親自己就是一個節約的人,他把卡爾也教育成這樣的人。在他們家裏,向來奉行節約,從小卡爾就知道不能浪費一粒糧食,吃飯時要把盤子裏的東西吃得幹幹淨淨,這樣不但不會受到鄙視,反而會受到表揚。小時候,卡爾的父親隻給他買了一套積木玩具,其他玩具都是父親自己做給他的。卡爾穿的衣服是用大人的舊衣改做的,卡爾有一隻玩具小熊,也是母親用做衣服剩下的邊角餘料做的,因為那時卡爾非常喜歡別的孩子的玩具小熊。就這樣,在卡爾生活的這些細節中,父親隨時提醒他不要浪費東西,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節儉是人類的美德之一,它同勤勞密切相聯。勤勞的人最懂得節儉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他知道一切東西都來之不易,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無論是體力的還是腦力的。
我們必須從小培養節儉的習慣,這需要用實際行動來加以貫徹。不妨試著參加家庭理財,從中學會節儉。實際上,對每一個家庭而言,如何持家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學會認識每件東西的價值,因而愛惜保護它,而不是無謂的浪費和對有價值東西的破壞和消耗。
我們知道一個節儉的人是不會懶散的,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他精力充沛,勤奮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費的人更加誠實。
節儉是人生的導師。一個節儉的人勤於思考,也善於製定計劃。他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要培養善於用行動來奉行節約的理念,建議你首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凡是自己看到的和喜愛的東西,就都必須成為我們個人的所有物。
2.我們應該想到的不隻是我們自己,還應有家庭的其他成員。
3.不要滿足自己的不合理願望和要求。
4.隨父母一起購物,學會理智消費。
5.訓練自己有計劃地使用錢。
6.從父母那要來的要有節製。
7.充分認識勤儉節約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開端。
8.學會量入為出。
9.從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習慣。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比如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 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