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量是大是小,在心平氣和時較難鑒別,而當與他人發生矛盾和爭執時,就容易看清楚了。氣量寬宏的人,不把小矛盾放在心上,不計較別人的態度,待人隨和。而氣量狹小的人,則往往偏要占個上風,討點便宜。
也許有人認為克製忍讓是卑怯懦弱的表現,其實,這正是把問題看反了。古人說得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才是真正的英雄。隻有頭腦簡單的無能之輩,才會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而能放手時則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才正是心胸豁達、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應具備的高貴個性。
所以我們說,氣量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胸襟,一種大將風度。有了大度的氣量,就會有開闊的眼界,覽盡風雲的成功氣勢!
二、積聚涵養成功的氣量
常有人說:“我恨死別人了。”這種憎恨心理對其自身的不良情緒起了不可低估的作風。
人生有緣相處,或親情相依,或同窗共讀,或為伍共事,或結伴同旅,彼此之間,總會有一些磕磕絆絆、恩恩怨怨。為何不以情為重,化解衝突,做一個海量寬容的人呢?
人有一分氣量,但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必多一分事粘。雖說氣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後天學習、培養。氣量對人生的功名事粘,至關重要!
在這裏,有一些生活訣竅可以幫助你走出氣量狹小的泥濘小路,積聚起你成功的氣量,踏上包容的康莊大道:
1.正視你的怨。很少有人承認自己憎恨某人。可是,人們不承認的那種憎恨卻在內心燃燒,影響彼此的人際關係。既然如此,那麼,公開承認這份憎恨反而會更加感到寬慰。不妨直接告訴對方:“你曾傷害過我”,以喚起對方的良知,從而產生共鳴,化解嫌隙。
對待怨憤應對事不對人。可以對其行為表示憤怒,而不應對行為者表示憤恨。寬容就是尋找傷害過你的那個人的新形象,發現他的閃光的地方。當我們開始更深刻地認識到對方其實是需要幫助的,難免也會犯錯誤時,我們的感情就會發生新的變化。
2.既往不咎。這絕不意味著完全忘卻了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事實上,過早地忘卻也許是一種逃避心靈的寬容療法的危險做法。隻是一旦我們有了寬容的表示,那麼忘卻便是一種健康的征兆。我們最終能夠忘卻,因為我們和解了。
3.不要在寬容方麵失去信心,要堅持下去。憎恨的習慣是頑固而很難摒棄的。受到的傷害愈深,消除的時間也就愈長,但隻要緩慢地變化,我們就應當寬容。
4.不要太過與人計羅,要經常原諒別人的過失,但要有是非觀念。
5.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來臨時,能泰然處之,不為所累,氣量自可增加。
6.遇事要自我檢討,不要反擊對方,氣量自然日夜增長。
7.學習吃虧,便宜先給別人,久而久之,從吃虧中就會增加自己的氣量。
沒有豁達就沒有寬容。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闊的胸懷、大度的氣量,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正如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