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古錢幣
書屋講壇
作者:張宗子
一
魯迅收集古錢幣,早已廣為人知。早年在書店見過一本書,專門介紹魯迅的收藏物。我自己收集古錢,對這一部分自然最感興趣。一看就看出問題。比如戰國時齊國的刀幣三字刀,編者說,因刀背有三道橫線,形似“三”字,故名三字刀。其實齊國的刀幣,以大型精美著稱,按正麵文字字數,有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等多種,背麵多半都有作為裝飾花紋的三橫線。三字刀,即所謂“齊法化”刀,這本是常識,隨便一本古錢幣的書上都可以查到的。
文人集藏古物,有的是為了研究,有的隻是單純的怡情。投資保值,是比較近代的風氣。古錢幣在古物中屬於輕小的一類,容易得,價格也低廉。曆代嗜好古錢的文人,著名的有宋代的洪遵,他寫了錢幣史上的名著《泉誌》;清代大畫家戴熙,他的《古泉叢話》是錢幣著作中文字最精雅的;龔自珍的收藏也相當可觀,他的藏品最珍貴的列為“三秘”、“十華”、“九十供奉”,後兩類中就有不少古錢,尤以王莽的“壯泉四十”為最難得。魯迅集古物,以墓誌和造像的拓本為主,這是他終身的愛好,考校整理,成績斐然;其他如瓦當、墓磚、銅鏡、古錢之類,不求多也不求係統,意在借此對古人的生活有感性的認識。
1912年,由於許壽裳的推薦,蔡元培邀請魯迅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同年,教育部遷到北京。5月5日,魯迅到達北京,10日開始到教育部上班。這一年,魯迅三十二歲。自此,直到1926年8月離開,魯迅在北京住了十四年多。收集古錢,就在北京期間。
朱正在他的《魯迅傳》裏寫到:“教育部是個很閑空的衙門,經常的事務不多。職員們上班,常常隻是喝茶、吸煙、談天、看報。魯迅在他上班第一天的日記中,就寫下了‘枯坐終日,極無聊賴’的話。他不願讓時間就這樣白白過去,趁這機會做了好些事情。他輯校了謝承《後漢書》和《嵇康集》,完成並刻印了《會稽郡故書雜集》輯本。”“輯校古籍之外,他還用了不少的力量去搜集和研究金石拓本、造像和墓誌的拓本,古磚和古錢等等。”
空閑有空閑的好處。看書,抄碑,逛琉璃廠和小市,會朋訪友,魯迅在北京頭幾年的日記記滿了這樣的內容。如今看來,他的煩悶不易體會,他的閑適卻是很可羨慕的。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裏對此有比較翔實的描寫:“在星期日,魯迅大概一個月裏有兩次,琉璃廠去玩上半天。同平常日子差不多同時候起床,吃過茶坐一會兒之後,便出門前去,走進幾家熟識的碑帖店裏,讓進裏邊的一間屋內,和老板談天。琉璃廠西門有店號‘敦古誼’的,是他常去的一家,又在小胡同裏有什麼齋,地名店名都不記得了,那裏老板樣子很是質樸,他最為賞識,談的時間最久。他們時常到外省外縣去拓碑,到過許多地方,見聞很廣,所以比書店夥計能談。店裏拿出一堆拓本來,沒有怎麼整理過的,什麼都有,魯迅便耐心的一張張打開來看,有要的擱在一旁,反正不是貴重的,“算作幾吊錢吧”就解決了,有的魯迅留下叫用東昌紙裱背,有的就帶走了。他也看舊書,大抵到直隸書局去,可是買的很少。富晉書莊價錢奇貴,他最害怕,隻有要買羅振玉所印的書的時候,不得已才去一趟,那些書也貴得很,但那是定價本來貴,不能怪書店老板的了。”
我們看他初到北京的日記:
“五日上午十一時舟抵天津。下午三時半車發,途中彌望黃土,間有草木,無可觀覽。約七時抵北京,宿長發店。夜至山會邑館訪許銘伯先生,得《越中先賢祠目》一冊。
“六日上午移入山會邑館。坐騾車赴教育部,即歸。予二弟信。夜臥未半小時即見蜰蟲三四十,乃臥卓上以避之。
“七日夜飲於廣和居。長班為易床板,始得睡。
“八日致二弟信凡三紙,恐或遺失,遂以快信去。下午得二弟信,二日發。夜飲於致美齋,國親做主。
“九日夜小雨。微覺發熱,似冒寒也。
“十日晨九時至下午四時半至教育部視事,枯坐終日,極無聊賴。國親移去。
“十一日上午得二弟、信子、三弟信,五日發。午就胡梓方寓午餐。夕董恂士來,張協和亦至,食於廣和居。董君宿於邑館,以卓臥之。
到十二日,是休息日,他和許壽裳等就去了琉璃廠。五月的二十多天,他去了琉璃廠四次:
“十二日下午與季、詩荃、協和至琉璃廠,曆觀古書肆,購傅氏《纂喜廬叢書》一部七本,五元八角。
“二十五日下午至琉璃廠購《李太白集》一部四冊,二元;《觀無量壽佛經》一冊,三角一分二;《中國名畫》第十五集一冊,一元五角。
“二十六日下午同季芾、詩荃至觀者寺街青雲閣啜茗,又遊琉璃廠書肆及西河沿勸工場。
“卅日得津貼六十元。晚遊琉璃廠,購《史略》一部兩冊,八角;《李龍眠白描九歌圖》一帖十二枚,六角四分;《羅兩峰鬼趣圖》一部兩冊,兩元五角六分。”
二
魯迅在教育部的收入相當可觀,“八月三十日下午收本月俸百二十五元,半俸也”,“十一月十六日午後收本月俸銀二百二十元”。到1914年,魯迅的月薪是三百大洋。
有人統計:魯迅在北京居住的十四年間,總共去琉璃廠四百八十多次,購買圖書、碑帖三千八百多冊。魯迅從1912年至1936年,每年記書帳,《魯迅全集》收魯迅書帳二十四篇,總計購買書籍三千九百二十七種,其中以古籍最多,其次為日文書籍、英文書籍和德文書籍。所購石刻畫像的拓片有六千多種。
魯迅日記裏有關古錢幣的記載有四十多條,從1913年開始,到1919年止,主要集中在1913、1914、1915這三年。我大約計算了一下,其間購買古錢幣一百七十五枚(包括朋友贈送的六枚)。實際數字也許不止這些,因為他兩次寄給周作人古錢,一次二十四枚,一次五十三枚,一次三枚,其中有些品種,日記並沒有明確記錄。雖然日記裏有些時候隻記“古泉若幹品”,但一些較特別和貴重的,如“至元通寶”,不應不記名稱。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些錢是以前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