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有北山

特別推薦

作者:王躍文

王躍文,作家,湖南漵浦人。1989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幹,從2001年10月起,專職寫小說。現供職於湖南省作家協會。有中國官場文學第一人之稱。著有《國畫》、《梅次故事》、《亡魂鳥》、《西州月》、《龍票》、《大清相國》等。

北山有陶潛氣。清人鍾秀曾讚陶潛:“三代之後,可稱儒隱者,舍陶公其誰與?”儒與隱,恰是北山氣質。出長沙城一路往西北,華廈高樓漸少,飛輪揚塵漸稀,過沙坪至北山,十數裏綠楊路如門如拱,如煙如織,逶迤而去,漸見山陵低伏,綠野平疇,白牆黑瓦疏疏落落,河溪淙淙,草木華滋,清風自引,竹樹猗猗,望之淺淡如水墨輕描,令人心眼清明,生出塵之想。

隱者大多愛山。《史記》裏把隱士稱作“嚴穴之士”。隱,藏也。隱者遁世,須把自己藏在深山岩洞裏,別人找不到,自己出不來,以示“請息交以絕遊”。昔者伯夷叔齊隱於首陽山,介之推隱於綿山,慧遠隱於廬山,王重陽隱於終南山,皆高山崇嶺,危峰深壑之地。而北山不深不險,隻有一種衝淡平和的大氣。若有人選北山而隱,必已得一種大定力,大自信,從從容容從紅塵中走開,不會像伯齊叔夷那樣躲藏得氣急敗壞,也不會如阮籍出行,遇窮途而哭返。北山有山,漢家山、明月、象型、天雷、獅子。山勢低緩,有坡無峰,有脈無陵,如一首琴曲餘音,漸遠漸淡成眼底天邊的一痕青黛。山多樅樹,茶樹,山下多水田菜畦。清晨輕嵐浮繞,傍晚暮鳥歸宿,推窗一望,無掛無礙,一覽無餘。北山亦有水,為白沙河、豐梅、白溪、英婆、板橋,皆非大澤靉靉,竹林小橋,水牛星散。於是,山間水邊,農舍或聚或散,家家黃狗黑狗,麻雞白鵝。無風時人家屋頂炊煙灰白柔軟,聚而不散,似戴一頂蘑菇帽。呼兒喚狗,聲如長調。北山風物因而有人間氣,清雅中透著俗暖。它與城市若即若離,跨出門即萬丈紅塵,收回腳又可清風朗月。隱於北山,是厭棄了城市人的喧囂浮華,卻不舍人間濃濃的眷戀溫情,即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結廬人境,草屋雞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雖可得和穆清逸,卻決不會像魯迅先生所譏諷過的所謂隱士,泰山崩,黃河溢而目無見,耳無聞,依然心中有熱血,有大愛。太平世界時可以采菊悠然,寄懷琴書。一旦時變,亦可拔劍而起,望義而歸,擔當天下。此北山之儒也。故北山有李默庵,有戴鳳祥,有陳宗英,此皆隱而儒而俠之人也。

李默庵是抗日名將。幾年前我乘興野遊,無意中到訪過他的舊居北山大屋。時值初夏煙雨,滿目青田白水,山野寂寂。忽一座大宅似夢非夢,空無依傍,立於平疇之中。環宅有溪,溪上有橋。過橋入院,院門左右皆有門房而敞然大開。進去但見粉牆圮頹,門庭寂寞,唯正中四根石柱承一匾額“北山書屋”四字,字體厚博,依稀可辨。大宅有中國庭院風,回廊假山,花窗壁畫,灰磚素脊,琉璃蓋瓦。格局又似西式建築,起居室開敞明亮,木板鋪地,講究舒適實用。據說此宅為李默庵1928年建。然時事風雨,曆史變遷,李氏家族在大陸漸至敗落。此宅久不為人所居,觸目蛛網蟲絲,頹垣廢瓦,想李默庵當年戎馬倥傯,風雨叱吒,可謂儒者之欲大濟天下,卻又選北山故居隱,令人真有浮生之歎,不禁隻有沉默了。

出北山大屋,過門房,忽見一醉漢頹臥房中長凳,酡顏若紫,鼾息如雷,喊之撼之皆不應。此人是北山大宅的門房嗎?或是以門房之身而隱於此者?或一日亦可為儒為俠者?細雨霏霏如夢如霧。我駕車離開,漸行漸遠。回望田水中的北山大屋,亦已朦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