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是回去看看你們的報紙上的措辭再跟我談尊重兩個字吧!領導給你們下令發文質疑我,那個時候怎麼沒有人采訪我呢?”
“呃。。。。”,其中一人正是寫文的作者,當時就站在那裏啞口無言了,這事要是傳出去,他在業界裏名聲就臭了!
看看人家《新明晚報》的張編輯就有自知之明,學乖了,根本沒過來找虐。
丁宇和韓韓並肩進了禮堂,在靠後的位置找了兩個地方坐下。
每個人前麵都是一張書桌,隔著一段距離,節奏還是新概念的感覺,待到大賽啟動流程完畢,這些選手們就開始寫。
大賽組委會又開始了例行介紹,然後是嘉賓、領導致辭。
大賽一共有五十五名評委,每人最少看十篇文章,一篇文章至少十個人評分過。
最後前三名的文章所有評委都會看一遍。
這樣想要摻雜個人情緒比較難辦,說服在場至少一半的評委,這個難度很大。
哪個媒體或者學者都不會為這件事去辱沒他們代表的單位。
丟麵子事小,失節事大!
當然有不要臉的,譬如《北燕青年報》和《新明晚報》的那幾個來搗蛋的。
丁宇估計他們在賭他的文章不行,然後再順理成章地達成某種目的。
就好比一個人得了奧運冠軍,怎麼能讓他在國人麵前聲名不再呢?
很簡單,讓他再參加一次,如果這個人得了亞軍,在國人來說這個人就是光鮮不在,毀多於譽。
這很悲哀,這是人的劣根性的體現,它盡管下作,但卻好用。
到底是文學比賽,大家沒有在裏麵浪費太多時間,想要煽情等著頒獎的時候吧。
接著,近十幾名老師把考題試卷一一發給參賽學生。
丁宇打開一看,上麵的題目很簡短,一行字。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要求貼近生活,貼近青少年的思維,給同齡人以啟迪。
哇哦,不少參賽學生互相之間看了看,真的很意外,搞什麼書信體。
說白了這也是一篇散文,體裁很新穎,卻也不出乎意料。
最難的就是貼近青少年思維這句話,你想借鑒成年人的文章必定會超綱,那樣詞藻再華麗也沒有用。
作文還有要求:給人以啟迪,通篇下來,就不太好寫了。
丁宇平日裏對文學比較喜歡,但是要他寫出一手令人驚歎的文章,用來和人比賽,那還得需要借鑒。
他突然想起重生前的一篇文章,裏麵的大部分用詞和主體思想以及立意都非常符合眼前這篇作文的要求。
而且這篇文章佳句頻出,在網上引起了一陣轟動。
想起這個,丁宇綜合以往的記憶,在那裏搜尋著記憶,並沒有著急動筆。
他在那裏抱著肩膀,一動不動地坐了十多分鍾,仔仔細細地構建全文結構。
丁宇是不少記者關注的焦點人物,不管是希望他出成績的,還是期待他出醜的,都被丁宇的“呆若木雞”吸引了眼球。
不少人都把鏡頭推到他的麵部特寫,留了一張張照片。
接著,隻見丁宇拿起筆就寫了起來,中間幾乎沒有停頓,一氣嗬成地把作文寫完了!
一個小時後,丁宇竟然第一個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