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熱心的老伯(2 / 2)

年輕人,如果你們真是來港城討生活的,就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老伯我當年也是在家鄉呆不下去了,來港城討生活,一晃都三十多年過去了。

如果不嫌棄的話,我兒子開了一家製衣廠,你們可以來廠裏上班。”

八十年代的港城,像製衣廠這樣勞動密集型的製作業還是有不少的。那時候的大陸人去港城討生活,很多人就是進了這樣的工廠,在工廠裏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血淚,賺取在大陸的親人眼中貌似豐厚的薪資,為遠在大陸的親人們撐起了一片天地。

李良真摯的道謝道:“老伯,真的不用了,我們來這裏是想考察一下獼猴桃的市場的,不是來找工作的。”

“獼猴桃?”老伯驚訝的問道。

“是呀!”

“你們考察這個市場做什麼?”老伯好奇的問道,“你們說的獼猴桃,是不是咱們港城超市裏麵銷售的奇異果?”

“對呀,這裏就是叫奇異果!”李良回答道,“我們縣裏前兩年接到了港商的投資,種植了不少獼猴桃,去年稍稍掛了一些果,今年的產量應該會不錯,我們這次來,就是想提前考察考察港城這裏的獼猴桃的市場銷售情況的。”

“你們準備怎麼考察?”老伯熱心的問道,“你們應該對港城不太熟悉吧,我反正也沒有事情,要不我來幫你們,免費的!”

“那就太感謝您了!”李良高興道。

有了對本地熟悉,又有部分人脈資源的老伯幫忙,李良他們的這次港城調研之旅變得輕鬆了許多。

李良原本的打算是準備利用三五天的時間,在港城最大的百佳和惠康這兩家連鎖超市裏麵,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門店,統計上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獼猴桃銷售情況。他準備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收銀台處蹲點統計的方法。

不過有了這位老伯的加入,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原來這位老伯是大陸的桂省人,解放前,在家鄉那邊生活不下去了,就一個人從老家逃難出來,到了港城討生活。

他年輕時特別能吃苦,在碼頭上做苦力,幫人賣報紙,後來在街頭擺攤做小吃,慢慢的在港城逐漸站穩了跟腳。解放前後,他從家鄉的父母、兄弟姐妹接到了港城,五十年代初的時候,借助港城特殊的地緣環境,一家人投資購買了幾台針織機,做起了服裝生產加工作坊,跟上了港城工商業振興的風口,一家人在港城打拚幾十年,闖下了偌大的家業。

如今的他退休了,把規模不小的製衣廠交給了兒孫輩打理,自己在家頤養天年。

他聽說李良想要調研獼猴桃的銷售,不但非常熱心的提出想要幫忙,而且還真的幫上了大忙。他家裏有個侄兒,就在百佳超市的銷售部門上班,對於百佳超市這幾年的獼猴桃的銷售數據,直接就能拿到手。

據老伯說,惠康超市與百佳超市的規模大小差不多,拿到了百佳超市的數據,基本上也就相當於拿到了惠康超市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