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和小叔李雙墸、晨晨一行三人到達鵬城的時候,楊總剛好也在鵬城的機電廠裏視察工廠的生產情況。
李雙墸到廠裏的時候,剛好廠裏生產上遇到了一點問題,李雙墸在機電廠裏實習過很長的時間,對裏麵生產線設備的情況知之甚多,他埋頭就鑽進了生產車間,與機電廠裏麵的幾位來自港城的老師傅一起,為生產線設備的故障問題把起了脈。
被小叔李雙墸丟在一旁的李良和晨晨,將行李放在了機電廠辦公室劉主任安排的廠招待所裏後,李良和晨晨就很有興致的從機電廠裏麵出來,去了鵬城市區閑逛。
去年暑假的時候,李良一家人曾經到過鵬城來玩。如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李良和晨晨走在鵬城的街頭,發現鵬城的變化真的很大。
鵬城的街道,變得更寬大了,到處都是正在開工的工地,一輛輛的解放牌大卡車裝著沙土,來回一趟趟的運輸著渣土、泥沙、水泥等各種建築材料,來回的車輪帶動的灰塵,在鵬城這座新興城市的上工盤旋,久久都不會散去!
鵬城的街頭,也與羊城的街頭呈現出幾許不同。
羊城的街頭,人流熙熙攘攘,生活、商業的氣息濃重;而鵬城的街頭,除了羅湖火車站前的人流主要是來這裏闖蕩天下的外地人以外,其他地方更多的還是本地人,街道上的人流並不多。
而且鵬城還呈現出一幅農村與現代工業文明極具衝擊性的畫麵,那就是你既可以一眼看到廣袤的農村,甚至聽到田地裏傳來的蛙叫聲;同時,你也能看到茂盛的農作物旁的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麵。
在這裏,你既能夠看到一棟棟廠房、商業樓拔地而起,也同時能夠看到勤勞的農民在田地裏辛勤的勞作。李良心中頗為感慨,在如今,誰都想不到,當年鄧偉人在南海邊隨手畫的一個圈,會在今後的三十多年中,成為國家富強起來的象征!
“良子,這裏的工地真多呀,等這些房子蓋好了,會有這麼多工人來這裏的廠裏上班嗎?我看這裏的當地人也不是很多的樣子呀?”晨晨邊走邊看的問道。
李良笑著說道:“晨晨,鵬城要發展起來,肯定不能隻靠鵬城的本地人,這裏本地人才多少,哪有那麼多的人才支撐鵬城的發展。我看呀,鵬城必須製定積極的引進優秀人才的優惠政策,將人才吸引到這裏來,才能助力這裏的企業和經濟的發展!”
晨晨附和著點點頭,她在大學學習的是教育心理學,她對經濟現象了解的不多,不過她內心對李良說的話是深信不疑的。
李良問道:“晨晨,等我們倆大學畢業以後,就一起來鵬城發展,怎麼樣?”
晨晨聽了李良的話,認真的盯著李良看了好一會兒!
李良被晨晨看的有點莫名其妙,他問道:“怎麼了,晨晨?”
晨晨咯咯一笑道:“我在想你是不是在犯傻呀!我剛入學的時候就問過老師和學姐們了,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生畢業後,都是由學校和國家負責全包安排工作的,國家把咱們分到哪裏,咱們就必須去那裏,這個事情良子你難道不知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