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水月符。”
若要說這水月符,則還要從武道境界說起。
正道歌雲:
凡人皆無情,遍尋柳暗徑。
曲徑通幽處,隻為仙人行。
初等道台石,落葉過鬆齡。
湖光水月鏡,道是家鄉明。
這首正道歌表麵上看似是一首思念家鄉明月的思鄉詩,實則蘊含著“道即是吾心”的道教哲理和凡夫為求證道長生化生為仙的強烈願望。武道境界由低到高依次為無情境和仙人境因神秘莫測,成就者屈指可數則不入正道歌。
先說這“無情”一詞出於釋門公案“草無佛性”。一香客曾問趙州禪師。草能成佛乎?禪師答,無。六祖慧能印心時,那句“風不動,幡不動,仁者心動”道出了“有情”與“無情”的區別就在於屬性“動”。若悟道跨過凡夫一階則為“有情”,不能悟道則還是凡人,是為“無情”。世間行走在江湖的俠客或者征戰沙場的將軍武功不俗,卻也不過是無情境的武夫。無情境也被很多江湖武夫成為凡人境。
無情境的劃分效仿王朝九品文官製,由高到低分為九乘,最低剛入門的武夫是九乘,最高為一乘,三乘之上一乘之下,因為臨近仙人境又稱為小宗師。楚歌就是二乘水準的小宗師,但憑他剛剛滿二十歲的年紀就能達到此境界也是世間少有,天賦異稟可見一斑,要知道尋常武夫一輩子也隻是個五六乘的實力境界。
像楚歌這樣天賦異稟之人,大多被大宗們藏匿起來,等其修煉大成之後,便在天下行走之後則會名動天下。天尤山的唐攬月如此,郢楚劍池的宋倩也就是楚歌母親當年也是如此,東海龍宮如今扶搖榜上排名第一的青年俊彥孫山根式如此。
進入仙人境則是一個飛躍,好比鯉魚躍龍門,成為世人眼中好比仙人似的人物。
水月符則是琴公子的老師徐夫子一朝悟道,由儒入道,由凡入聖,在南山茅草屋裏夜觀天上繁星,悟得天地至理所畫。夫子三十年庸庸碌碌,卻一朝踏入仙人境界,那水月符是獨創,撰寫在《逐道行》,因緣際會隻傳給了一人。在有心人看來即是將自己的衣缽傳給了他。
那首證道歌正是夫子悟道後所作,被世人廣為流傳,甚至江湖上還有傳言說,因為這首證道歌參透其中隱藏的功法成為一隅梟雄的。
夜風更勁了,一盞燈籠中的燈火被吹滅了。
花雨漫天,兩人立在其中默然。
噠噠...
手指重新輕叩茶杯,文士道:
“老師還在書院吧。”
他在確定一件事,當然他心中早已有答案。
琴公子沒有回答,並且將眼底中一絲神傷還有對眼前男子的那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惋惜掩蓋地很好。
“天尤山呢?”
“飄渺已經知會了中行不破。”
“天尤山想分化我們與軍方的關係,可惜一個小小的中興不破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不用再查那個叫楚歌的天師了,在燕雲敢公然向我們朝歌署的人叫板的人,除了那座燕鳴山上的人還能有誰?。”
琴公子忽然想起什麼,嘴角念叨道:
“楚歌.....楚歌....春申楚歌...不可能不可能呀....“
琴公子跟隨書院徐夫子修習儒家六藝十數年,養氣功夫自然不錯,但這時她滿臉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