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青湖幫(1 / 2)

自百年前這座鬼城豐都改名為高陽,每十年朝廷都會強製從各州郡抽人到這座鬼城。隻不過來得多,走的也不少,大部分人都懼於鬼城豐都的赫赫威名,哪怕朝廷揚言每年都會發放五兩銀子的撫恤,可照樣大多都是住不過三兩日便舉家偷偷遷移。

鬼城豐都就像是一碗入口即死的劇毒,沒人敢去觸這個黴頭。

好在世間還有這麼一句話,時間永遠都是一味最好的解毒藥。

大概是那些從其他州郡而來的落魄戶入住豐都後,最起碼他們覺得在這就很好。這些人在以前州郡大多都是饑寒交迫,留宿街頭的可憐人,別說喝一口熱粥,連一堵擋風的牆都是最大的奢望。

可到了這座鬼城豐都呢?朝廷不但白給宅院居住,甚至每年都給五兩銀子的撫恤。要知道那可是五兩銀子,哪怕給人家做一年的長工也掙不來啊。

什麼?這有鬼?

有鬼怕啥,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再說了,就算真的有鬼,被鬼害死也比餓死凍死強上百倍千倍。

所有落魄之人大抵上都是對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根骨裏的懼怕。

要是能此生安穩,誰他娘的願意顛沛流離,饑寒交迫去?

這些本是世間最為渺小也是最為脆弱的浮萍就在這安心的住了下來,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百年下來,這些人依舊生活安穩,子孫同堂,其樂融融讓人羨慕。

至此,世人才摒棄什麼鬼城豐都之說,陸陸續續有大批人遷徙到這座已經改名為高陽的城池,安心居住下來。

時隔三百年,這座城再次恢複繁榮景象。

重獲新生的高陽城就猶如一個初生嬰兒,空白如張白紙,很容易就會被有心之人塗塗寫寫,調教成一個小鳥依人的聽話清伶,或者成為一個肌肉如虯的粗野大漢。

江湖裏能人誌士眾多,當然是發現這座高陽城對於他們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所以高陽城裏最後遷徙而來的是一大批江湖人士。

江湖裏無數門派陸續進駐高陽城,大家都準備將這座新生的高陽城劃進自己的領域,不說別的,單說一座城池十萬人口,那一年的供養費用就得是多麼驚人的天文數字?

這口大肥肉誰不想吃?

於是乎高陽城之後的十幾年裏就是無數次的江湖爭鬥門派紛爭。其中脫穎而出並能真正屹立於高陽城頂端的隻有三個門派。

青湖,魚龍,蘇起。

其中魚龍幫勢力最大,幾乎大半個高陽城都在其掌控之內,隻不過魚龍幫並不如何魚肉鄉民,全靠販賣私鹽支撐幫中一切支出。而且據說魚龍幫幫主出自江湖上鼎鼎有名的龍虎山,是一個大真人的記名弟子,一身實力早就是五品小高手境界,端得是厲害無比。

青湖幫排行第二,占據高陽城東北位置,平麵上做的是青樓勾欄的人肉買賣,隻不過聽說幫內時常接一些私活兒,殺人越貨,綁架勒索,這等惡事也有涉及。隻不過一直都沒有證據,大多也找不到青湖幫頭上。

而且青湖幫對平民百姓所謂供養稅務收的極多,每家每戶都要按時交銀子,要不然將會帶來無情無盡的麻煩。殺人不行,揍人可以吧?實在不行,那就把家裏砸個亂七八糟,就算被官府逮進去,過不了兩天照樣會放出來,繼續給你砸,惡心也得惡心死你。

至於排行第三的蘇起幫,據說以幫主蘇起而命名,隻不過這個幫派地盤小,幫眾也不怎麼在高陽城裏轉悠,隻是在城西開了處賭坊,倒也是斂財無數。

隻不說那位叫做蘇起的幫主身份成謎,至今也沒人見到過,甚至有不少人不乏惡意,懷疑蘇起幫根本就沒有叫做蘇起的幫主,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

青湖幫總部設在城東一處叫做桃花庵的青樓勾欄後院。

桃花庵在城內並不出名,說是名不經傳的一個小地方最為不過。因為它地點著實隱蔽,在城西胡同裏最深處,一路之上七拐八拐,形似迷宮,要不是有熟人帶領根本找不到路線。

但這裏卻是讓城內大多富豪最流連忘返的銷金窩。

桃花庵就在胡同最深處一處普通民房中,但從外邊看與普通民房無異,並不像什麼其他紅粉勾欄那般裝修氣派,甚至會讓人覺得過於窮酸,不忍踏入其內。

但推開門去,就會發現別有洞天。院內是由整齊大理石鋪就的小路,兩旁是一水兒的粉豔桃花,豐腴飽滿,爭相鬥豔。桃林旁設有一碩大水塘,無數鮮豔錦鯉遊蕩其中。偶有微風,波紋粼粼,數萬錦鯉一同躍出水麵,煞是壯觀。

水塘中央是一座巍峨假山,據說石材取自劍道魁首西北華嶽山,每一塊石頭都仿若是朝天利劍,深帶西北劍窟無上劍意,可謂價值連城。